在老街區(qū)感受 歷史文化新活力 世遺大會嘉賓參訪上下杭
嘉賓們在永德會館了解紙織畫。本報記者 鄭帥攝
第44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進入尾聲,參會嘉賓探訪福州歷史文脈的熱情依舊高漲。30日,又有一路嘉賓走進臺江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qū),參觀老建筑,感受非遺魅力以及歷史文化在傳承中煥發(fā)的新活力。
昨日一早,嘉賓們齊聚三捷河畔,聽著講解員的解說,踏著厚重的石板路,漫步坊巷。一路濃蔭蔽日,一幢幢青磚紅墻的特色建筑映入眼簾。微風拂來,空氣中蕩漾著茉莉花的清香。
參觀途中,一陣輕快活潑的民樂演奏聲吸引了嘉賓們的注意。原來,永德會館內正在上演一場非遺技藝薈萃的視聽盛宴,其中最惹眼的是臺四小十番藝術團的“小演奏家們”。笛子、逗管、椰胡……多種樂器合奏一曲《北云下山》,向遠道而來的賓客致意。
“讓年輕一代加入到非遺保護和發(fā)展的隊伍中來,很有必要!”觀看孩子們的演出后,嘉賓們紛紛點贊,表示這不僅是一次演出,更是一種歷史文化在新時代的傳承。
在舒敘茶館,臺江區(qū)曲藝家協(xié)會的曲藝表演者登臺,大拇指套上玉扳指,敲起鐃鈸,為嘉賓們帶來一段“方言說唱”——評話《有福之州》。作為老福州人的共同記憶,福州評話有“中國曲藝活化石”之稱。
“現(xiàn)在福州還有年輕人學評話嗎?”嘉賓的一句話問出了大家共同的心聲。“有!新生力量越來越多。”表演者指了指門口“帶薪學藝”的招生公告答道。
一批批傳承者讓非遺技藝煥發(fā)新光彩,上下杭的老建筑經(jīng)過精心修繕也獲得新生。在“上下杭·金銀里”商業(yè)步行街,古老街區(qū)與市民生活融為一體,讓嘉賓們看到了新時代的繁華盛景。
這條位于歷史文化街區(qū)里的步行街,一側有耳聾伯元宵、同利肉燕等福州老字號店鋪,另一側則有不少時尚現(xiàn)代的國際品牌餐飲店,大家可以參觀老建筑、非遺展示,品嘗地道美食,也可以逛時尚潮店。
“一路逛下來,我們看到了上下杭豐富多樣的遺產(chǎn)類型,既有古橋等基礎設施,又有宗教場所,還有會館,這彰顯了繁榮與活力。”哈佛大學設計學院博士郭博雅感觸頗深地說。在她看來,福州是一個既滿足現(xiàn)代化發(fā)展需求,又有深厚歷史底蘊的城市,在建設發(fā)展的同時,很好地保留了舊時肌理。
“讓人感動的不僅是歷史建筑、歷史遺跡被保護下來,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也得到了傳承和發(fā)揚,尤其是很多年輕人參與到文化的創(chuàng)作和實踐中,這是非常可貴的。”郭博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