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江:打造活力商都濱江福地 高水平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核心區
群眾在曾氏祠堂欣賞百年蒼霞變遷的老照片。本報記者 鄭帥攝
臺江首屆夏日文化月7月10日在南公園啟動。本報記者 葉誠攝
臺江區傳承十番音樂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本報記者 鄭帥攝
臺江區市民行政服務中心為辦事群眾提供便捷服務。本報記者 鄭帥攝
茶亭街道陽光社區老人為社區長者食堂點贊。本報記者 鄭帥攝
臺江注重保留城市記憶。(臺江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海峽金融商務區。本報記者 葉誠攝
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臺江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林若菡/制圖
金秋時節,奮斗的號角再次在臺江吹響。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我們迎來了下一個五年的謀篇布局。臺江如何作為?如何敢為?如何善為?
新征程,新使命。臺江區提出,今后五年必須緊緊圍繞“打造活力商都、濱江福地,高水平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核心區”的目標定位,努力在各個方面、各項工作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堅持創新驅動
構建現代化都市型產業體系
眼下,一場蝶變正在中亭街醞釀。作為臺江區傳統商圈之一,中亭街正在主動融入電商經濟、數字經濟發展趨勢,通過建設專業直播室、MCN直播運營中心、物流供應鏈合作網點、產教融合商學院等,引入直播經濟等新模式,拓寬線上銷售渠道,促進商圈業態提質升級,中亭街數字線上直播產業基地已現雛形。
加快業態轉型升級,線下的車水馬龍與線上的直播熱潮在臺江越來越多的商圈交替涌動。作為傳統商貿強區,臺江區緊貼發展需求,充分發揮電子商務、眾創空間等平臺的引領孵化作用,鼓勵傳統商貿企業引入互聯網功能,推動線下實體店鋪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助力傳統商貿轉型升級,全力釋放新動能。“我們正在推動傳統商圈、專業市場業態提升整目,將借鑒中亭街直播基地的模式,按照‘成熟一批,謀劃一批’的原則,探索其他商圈發展新模式。”臺江區有關負責人表示。
這是臺江區堅持創新驅動,構建現代化都市型產業體系的生動實踐。未來五年,臺江區將主動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堅持創新引領,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深度融合,打造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
打造區域性金融中心。進一步發揮金融業集聚優勢,實施“引金”工程、基金港工程、資本市場“榕騰計劃”,把臺江建成引領全省、鏈接兩岸的金融服務和產品創新中心,力爭2025年金融業增加值突破300億元。
推動高端商務跨越發展。加快實施兩大商務區標準化建設,完善配套服務,提升綜合管理水平和競爭力。建設平臺經濟高地和數字經濟高地,爭創“中央法務區”,積極打造“律師樓”等專業服務樓宇,構建全省產業鏈最完整、業態最齊全的專業服務生態圈。
建設國家消費中心城市核心區。加快傳統商貿提升步伐,加強優質消費供給,努力促進傳統商貿業轉型升級。促進商圈提質升級,做大做強夜色經濟,促進商旅文融合發展,將上下杭、南公園、濱江網紅打卡點等景點,建設成吃住行、游購娛一體的優質消費生活圈。
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實施“科創能力優化、科創載體提升、科創產業集聚、科創生態培育”四大工程,推動科創走廊成為臺江發展的新增長極。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到2025年實現高新技術企業總量達到400家以上。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力爭未來五年全區人才資源總量達到2萬人以上。
堅持改革開放
完善更具競爭力的發展機制
街道在招商中如何服務好企業、好項目落地?企業在發展壯大中遇到資金缺口怎么辦?初創企業融資難怎么辦?在臺江區,各個街道來了金融人才助理,專屬金融服務送上門!
本月初,臺江區委組織部與福建海峽銀行黨委結對共建,以黨建為引領、金融人才為“紐帶”,選派一批懂黨建、專金融、善服務的銀行業務骨干融入街道工作,深入基層一線,開展黨建、招商、金融服務,把更多金融資源有效配置到地方經濟的新興領域和薄弱環節,為實現臺江區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核心區的奮斗目標提供有效支撐和強勁動力。
這是臺江區堅持改革開放,完善更具競爭力發展機制的嶄新名片。未來五年,臺江區將堅持以改革促開放,以開放謀發展,充分釋放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實施優化營商環境4.0版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一件事”集成套餐事項清單梳理,完善“云代辦”“打包辦”“全城通辦”機制。完善樓宇企業服務管理智慧平臺,落實“樓長制”“樓管員”“一企一議”等制度,用好“全員招商”等機制,營造親商、護商、安商良好氛圍。
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推動國投、城投等國企全面完成改制整合,完善國企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深化投融資改革,鼓勵社會資本進入老舊小區整治、養老、教育、醫療等領域,形成多方參與臺江建設發展的良性機制。深化醫療衛生領域改革,加快醫聯體建設,打造“全科+專科”“1+1+N”基層特色專科品牌。
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提升對臺金融合作水平,加強對臺文化交流,發揮陳文龍信俗、張真君信俗等民俗文化紐帶作用,增進兩岸文化認同。引導臺灣社工參與基層社會治理,落細落實臺胞在就業、子女入學、職業資格認證等方面的同等待遇。
擴大對外開放合作。主動融入海絲核心區戰略支點城市建設,推動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貿文化交流合作。充分挖掘臺江商埠文化、海洋文化等資源,加強對海上絲綢之路相關文物古跡的搜集、保護和研究。
堅持品質優先
建設省會最美核心區
“終于要從老房子搬進新家了,這是我們全家夢寐以求的事!”不久前,家住義洲街道泰山廟14號的林宜坤聽到拆遷消息時激動地說。
浦西村等5個連片舊屋區改造項目是臺江重點民生工程,自7月初啟動簽約工作以來,臺江區共投入300多人進駐5個項目征收一線。截至簽約期結束,短短22天累計完成簽約1039戶、簽約率達98.30%,累計搬遷1021戶、搬遷率達96.59%,再次創造舊屋改造的“臺江速度”。
這是臺江區堅持品質優先,建設省會最美核心區的真實縮影。未來五年,臺江區將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品質管理,打造環境優美、宜居宜業、產城融合的品質城區——
提速推進城市有機更新。推進城區優質化舊改,力爭完成上海西片區等31片、1250畝舊屋區征收,徹底結束臺江連片舊屋區的歷史。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同步推進道路、停車場建設,補齊基礎設施短板。運用城市美學設計理念,高標準實施城市修補工程,建設一批街頭公園、花漾街區,建成濱江市民廣場,打造最具臺江特色的城市景觀。
提質實現城市精細管理。高標準建設“城市大腦”,建成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提升城市管理智慧化水平。持續深化“城市客廳”專項行動,推進市容市貌管理等十大專項工作,全面提升城市顏值。創新垃圾分類工作模式,建立健全覆蓋全區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
提效營造城市美麗環境。深入實施“河長制”,持續推進水系治理。加快推進“兩江四岸”環境提升,打響最美內河、最美岸線等品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完成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部署要求,倡導環保節能的生活方式,打造綠色低碳的生態城區。
堅持人民至上
打造幸福之城樣板
近日,臺江區不斷傳來好消息:福州市南公小學、福州市雙杭小學、福州市寧化幼兒園分園、福州市臺江區第三實驗幼兒園等4所新校(園)揭牌;福州市臺江第三中心小學教育集團和福州市寧化小學教育集團正式成立……
解決好“一老一小”問題,不斷織密民生保障網。“多種套餐可選,一份只需10元,方便實惠又可口!”眼下,臺江區茶亭街道許多老年人在“家門口”新開張的長者食堂便可享受幸福“食光”。
這是臺江區堅持人民至上,打造幸福之城樣板的有力注腳。未來五年,臺江區將始終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落腳點,努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建設和諧穩定、平安幸福的人民城市——
著力打造文化強區。加強對上下杭、南公河口、蒼霞等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開發,推進左公祠等古建筑修復重建。做好十番音樂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化傳承。推動“文化+產業”融合創新發展,培育數字內容、工藝美術設計等文創產業,擴大臺江文化的影響力。
加快補齊民生短板。建設省會教育強區,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均等化。全面提速“健康臺江”建設步伐,織牢織密公共衛生防護網。深化養老服務綜合改革試點,推動社區“長者食堂”全覆蓋,推進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和社區服務站點等設施建設,構建高端有市場、中端有供給、低端有保障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完善居民基本醫療和大病、失業、工傷等保險制度。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大力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建立多元供應的住房保障體系,推動區級人才公寓建設。
探索創新社會治理。聚焦“三個如何”,深化推廣“五事工作法”“家園事務服務中心”等社區治理模式,推進基層治理能力現代化。以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創新,重點打造洋頭口、福瑞、蒼霞新城等一批標桿示范社區。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新打造一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堅持黨建引領
營造風清氣正政治生態
臺江區加強思想工作建設,筑牢堅強戰斗堡壘,打造過硬干部隊伍,深化黨風廉政建設,凝聚強大發展合力。實施“黨建品牌營造計劃”,讓黨旗飄揚在項目征遷、招商引資、社區治理一線。
在防抗今年臺風“盧碧”的戰斗中,黨員干部沖鋒在前;在浦西等5個地塊拆遷中,臨時黨支部發揮了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干部堅守一線;在防抗疫情中,黨員干部下沉一線……臺江區涌現了許多先進典型和經驗,彰顯了擔當作為。
新目標引領新征程,新使命催發新作為。臺江堅持黨建引領,營造風清氣正政治生態,為高水平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核心區提供堅強政治保障。臺江區有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弘揚“勇于拼搏、爭先創優”的臺江精神,全區上下將堅定“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定有我”的理念,以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扎實的作風,奮力將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
做實“商”“江”兩篇文章
高水平融入現代化國際城市建設大潮
中共福州市臺江區委書記 梁棟
中共福州市臺江區委副書記、臺江區人民政府代區長 劉廣輝
砥礪奮進新征程,揚帆奮楫譜華章。過去五年,在省委、市委的堅強領導下,臺江區委、區政府團結帶領全區干部群眾,發揚“勇于拼搏、爭先創優”的臺江精神,銳意進取、奮發有為,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新跨越,地區生產總值突破600億元,五年跨過三個百億臺階;先后榮獲“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福建省第四輪第一批平安縣(市、區)”等稱號,“五事工作法”獲評全國優秀社區工作法,高分通過省對縣教育“兩項督導”評估并獲“優秀”等級,蟬聯六屆“全省文明城區”。
這五年,服務業強區戰略全面實施,三產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85.3%,年銷售額億元以上企業超百家;兩大商務區新增高端商務樓宇面積266萬平方米,新入駐企業3100家,引進區域性銀行總部26家,金融業稅收占全省四分之一。
這五年,城市品質顯著提升,完成53片、1939畝舊屋區改造,1.8萬戶群眾遷入新居;全面整治白馬河等14條內河;上下杭、蒼霞、南公園等歷史文化街區修舊如舊、對外開放。
這五年,民生短板持續補齊,新改擴建16所學校;居家養老照料中心實現全覆蓋;“10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基本形成;群眾安全感率保持省、市前列。
這五年,“黨建品牌營造計劃”深入推進,創新“黨建樓長制”“四建七聯”等模式;建立六級近鄰黨建格局,小區黨支部實現全覆蓋;《黨的建設與眾創空間發展雙核驅動、互融共促》獲評第五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優秀案例。
站在新起點,邁步新征程。臺江區將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和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圍繞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重點建設六個城、打響五大國際品牌、實施九大專項行動,全力打造活力商都、濱江福地,高水平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核心區,力爭2025年GDP達到900億元以上,三產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90%以上,在全市率先基本建成現代化國際城區,努力把習近平總書記為福建、福州擘畫的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
我們將做足“商”的文章,全力打造活力商都。堅持創新引領,建設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打造區域性金融中心,將海西現代金融中心區打造成為全省金融業態最集聚、產業鏈最完整的區域,建成引領全省、鏈接兩岸的現代金融中心、中小企業創新型融資中心和新興產業金融產品研發中心。建設國家消費中心城市核心區,推進“蘇萬寶”“百萬富”等核心商圈提質升級;提升金銀里等5個以上夜色經濟示范街區,建設濱江休閑消費帶,打響“最福州、老福州、金福州”文旅商融合發展的臺江新名片。建設高端服務業集聚示范區,推進兩大商務區標準化建設,構建平臺經濟、數字經濟、生物醫藥健康產業發展新高地,打造“一區多點”的科創走廊聚集區,積極爭創“中央法務區”。
我們將做優“江”的文章,全力打造濱江福地。堅持品質優先,打造山水城市的臺江樣板。打造閩江之心,推進“兩江四岸”核心段環境提升,將濱江步行街、上下杭、青年會、中亭街等串點成線,構建濱江生態景觀長廊,打造城市最美水岸。打造最美核心區,完成上海西片區等31片、1250畝房屋征收,力爭徹底結束臺江連片舊屋區歷史;高品位推進南公園片區保護開發、濱江市民廣場建設,打造環境優美、配套完善、業態高端的產城融合樣板。持續美化“城市客廳”,高標準建設“城市大腦”,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智慧化、網格化、精細化水平。打造幸福之城樣板,聚焦“三個如何”,深化推廣“五事工作法”“家園事務服務中心”等社區治理模式,重點打造蒼霞新城、福瑞等一批標桿示范社區;爭創文明示范城區,打造教育強區、健康臺江,持續增加學位供給,優化集團化辦學,大力實施“三名”工程;全面提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水平,推動社區“長者食堂”全覆蓋。
展望未來、使命光榮,踏上征程、重任在肩。我們將堅持學史力行、黨建引領,讓黨旗飄揚在產業發展、項目攻堅、疫情防控、社區治理等基層工作一線,夯實基層基礎、凝聚各方合力,全面從嚴治黨、弘揚優良作風,進一步提振干事創業精氣神,搶抓機遇、勇闖敢試,做足做優“商”“江”兩篇文章,在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新征程上走前列、作示范,創造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嶄新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