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重點項目建設提速增效 臺江:打造活力商都濱江福地
蒼霞新城黨建中心展示蒼霞記憶。
海峽金融商務區。謝貴攝
“蒼霞新城”標識被點亮。
臺江數智港。
利用架空層打造的親子閱讀空間。(臺江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紅星排尾片區安商房。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由本報記者鄭帥提供)
初冬時節,臺江區重點項目建設熱潮涌動:無論是在高樓林立的產業園區,還是在你追我趕的項目工地,抑或是在華麗蝶變的老舊小區,處處可以感受到只爭朝夕、奮力建設的火熱氛圍。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謀項目就是謀未來。全區各級各部門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和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大力弘揚“勇于拼搏、爭先創優”的臺江精神,主動擔當、大干快干,推動重點項目建設提速增效,全力打造活力商都、濱江福地,高水平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核心區。
臺江數智港揭牌
打造百億數字經濟產業園
【項目點擊】
近日,臺江區又一重大數字經濟平臺載體——臺江數智港揭牌,為臺江加快建設數字經濟高地增添新動力。
據悉,臺江數智港以海峽電子商務基地三期、寶地大廈、國資大廈等樓宇為載體,總建筑面積21.43萬平方米,總投資26.73億元,著眼發展數字內容和信息技術產業鏈,力爭3年內打造百億級數字經濟產業園。
“此次數智港揭牌,是臺江區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科創走廊建設、產業鏈鏈長制和園區標準化建設有關部署的一大舉措,通過‘三個抓、三堅持’,加快推進項目建成投用、招大引強、早出效益。”臺江區有關負責人介紹,一方面,抓整合,堅持統一規劃,合作共享。整合央企(寶地大廈)、省企(國資大廈)和區企(海峽電子三期)等樓宇,因地制宜、統一規劃,打造“三點一區”數字經濟產業示范園。另一方面,抓龍頭,堅持扶引龍頭,大力延鏈。依托數字內容、數字金融等龍頭企業,逐一進行產業篩查,精準開展上下游招商,在海峽電子商務基地三期招引數字內容上下游六大產業10家細分龍頭企業。
此外,抓服務,堅持完善配套,軟硬融合。對標園區標準化建設要求,通過引入餐飲品牌,搭建共享會議中心,引進高檔酒店,不斷完善園區商務配套;設立街道代辦服務隊、園區代辦點、行政服務中心綠色通道,建設“辦事不出園區”服務體系。
“我們堅持‘邊建設、邊推進、邊招商’工作思路,目前國資大廈已入駐幾家龍頭企業,剩余配樓正在招商;寶地大廈預計年底竣工;海峽電子商務基地三期計劃明年春節竣工。”臺江區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倒排工期,全力加快產業園建設,推動盡快全面使用、產生效益。同時,不斷完善政策、加強服務,制定出臺更多更有針對性的數字經濟產業政策,扶持企業做大做強,全區各級各部門結合開展“千名干部進千企”行動,為產業園發展提供最優服務保障,為數字經濟發展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臺江路徑】
當前,臺江區正處在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臺江區委、區政府把數字經濟作為五大重點發展產業之一,大力打造數字內容、信息技術服務兩大產業鏈,加快建設數字經濟高地。
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臺江區加快編制產業發展規劃,繪制產業鏈圖譜,積極開展產業鏈招商;大力建設數字大腦,推進智慧樓宇、智慧小區、智慧商場等應用場景建設,努力打造數字應用示范城區;制定4個方面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產業政策,積極扶持龍頭和重點企業做大做強,全力營造良好產業生態。
通過實施系統舉措,今年以來,臺江數字經濟規模持續壯大,總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數字經濟項目有6個,擁有數字經濟企業239家,其中119家重點企業實現營收104.2億元,比增18.8%;樸樸電商、凍品在線、來玩互娛等一批重點企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
紅星及周邊地塊安置房項目
年后陸續交房
【項目點擊】
工程車輛往來穿梭、工人爭分奪秒抓緊施工……眼下,紅星及周邊地塊安置房建設項目現場一派繁忙。
據悉,紅星及周邊地塊是近年來我市體量最大的舊改項目,占地765畝,涉遷戶數7865戶、約3萬人。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科學部署下,臺江區委、區政府反復謀劃醞釀,創新思路舉措,舉全區之力推進項目征遷,由區四套班子分片包干,發動10個街道、500余名干部成建制、組團式作戰,三個月簽約率即超98%,拼出舊改的“臺江速度”。
建設過程中,臺江區堅持“七同步”工作法,并結合“攻堅120天”專項行動,交叉運作,開辟綠色通道,及時化解難題,用時僅兩年半,年后將陸續回遷,比原定2022年6月回遷的時間縮短了半年。
“我們徹底改變了群眾臟亂差的居住環境,取而代之的是與商品房統一設計、建設的現代公寓,因此有5000多戶拆遷戶選擇了就地安置。同時,創新圖紙(沙盤)選房,預售登記后由開發商與安置戶直接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與商品房一樣進行網簽登記,極大縮短后續辦理產權證時間。”臺江區有關負責人介紹,紅星排尾項目配建建設8285套、62萬平方米安置房,為全市最大的安置房項目。目前,安置房已全部封頂,年后將陸續交房,并于2022年6月底全面完成。
“紅星排尾地塊765畝,出讓用地只占468畝,其他土地呢?”在規劃示意圖前,記者問。“配套道路、水系治理、城市公園、學校醫院、歷史建筑修復……以前想補的短板,這次一步到位。”臺江區有關負責人一語解惑,其中288畝規劃用于城市配套建設和民生補短板,配建1街1所2園3社區4路6中心等公共配套設施,規劃預留紅星小學、二十五中擴建用地,建成直排閩江通道和上蓋公園,建設商業和高端寫字樓,既解決內澇排洪問題,提升金融商務區、閩江和光明港沿線環境,又增加產業發展空間,提供了招商引資重要載體資源,引進中建四局、萬物梁行區域總部等大項目落地,實現了城市品質、民生事業、產城融合的三提升。
【臺江路徑】
舊屋區改造,事關群眾福祉和城市長遠發展,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今年以來,結合“攻堅120天”專項行動,臺江區積極行動、綜合謀劃“征收一批”項目,共涉及20個項目,總占地面積約170.72畝、總建筑面積約13.82萬平方米、征收戶數1298戶。
臺江區有關負責人表示,該區將以前瞻性、全局性的思維加快推進城區有機更新,持續推進城區優質化舊改,力爭5年內完成上海西片區等31片、1250畝舊屋區征收,徹底結束臺江連片舊屋區的歷史,將南公園片區打造成為中心城區最美區域。同時,將加快推進新一輪城市品質提升,包括小街巷整治、交通治堵、綠化美化、水系治理等,努力打造省會最美核心區。
蒼霞新城華麗蝶變
獲評省級樣板項目第一名
【項目點擊】
“現在的小區不僅美觀大方,而且功能齊全,施工時管理、制度也到位,各方面都讓我們很滿意,政府真是把好事辦好了。”看到落架后的蒼霞新城嘉和苑小區華麗蝶變,住在1號樓的王大哥豎起大拇指。
王大哥所稱贊的蒼霞新城全方位改造提升項目,近期在省住建廳牽頭開展的省城鄉建設品質提升樣板項目評比中,獲得地市老城更新樣板項目第一名的好成績,并被推薦到住建部參評全國城市更新示范項目。
2000年建成的蒼霞新城,是全市首批棚屋區改造安置房社區,包括嘉惠苑、嘉和苑、嘉興苑、嘉華苑、嘉盛苑5個組團,共計42棟樓,現有常住居民3441戶。20多年過去,蒼霞新城已成為老舊小區,歷史違建多、停車位不足、基礎設施薄弱、配套跟不上需求等問題日益凸顯,更與周邊不斷成熟的上下杭、蒼霞兩大歷史文化街區風貌格格不入。今年9月,臺江區啟動蒼霞新城全方位景觀綜合整治工程。
老舊小區怎么改,居民最有發言權。項目在推進過程中,臺江區充分運用全國優秀社區工作法——五事工作法,創設“居民議事亭”“議事茶室”,敞開大門讓群眾參與沉浸式設計和協商式改造。特別是社區、親鄰社工、家園事務服務中心、施工團隊等一起,在群眾之間搭建充分溝通的平臺,把矛盾化解在家門口,在項目的謀劃、設計、施工及許多細節中充分體現建設人民城市和實現全過程的人民民主。
從群眾關心的“急難愁盼”問題切入,項目堅持“改管運一體化”的系統思路,既完善道路、消防、照明、綠化等基礎設施,開展違章拆除,擦亮“面子”,還通過增設停車位、適老化無障礙設施及改造架空層,補齊養老、托幼、醫療短板等,提升“里子”,做到“一攬子改造”,全方位提升。
“設計方案融合了基礎提升、文化展示和服務配套,突出‘一核兩軸七星N點’空間布局。”臺江區有關負責人介紹,“一核”是打造蒼霞人家生活館,已成為居民家門口的新思想研學實踐基地;“兩軸”是打造蒼霞新生展示軸和連家記憶漫游帶;“七星”是利用七個5.5米層高的架空層,打造黨建活動中心、智慧社區智慧中心、幸福驛站、物業服務中心、長者食堂、社區活動中心、電動車停車棚等,構建“民生服務綜合體”;“N點”是利用宅間綠地,最大限度為居民增加公共配套設施。
“項目分兩期實施,其中一期示范區將在12月中下旬全面完工,二期工程預計年底前進場實施。”蒼霞新城社區黨委書記、社區主任王露露表示,通過此次改造提升,讓小區與社區住商相融合、與街區風貌相融合,全力打造以人居為核心的舒適宜居社區。
【臺江路徑】
作為全省城鄉建設品質提升行動中城市老舊小區更新樣板項目,嘉和苑組團的改造不僅是蒼霞新城小區全方位改造提升的重要環節,更為臺江區開展城區舊改,打造“活力商都、濱江福地”開啟了新路徑。
臺江區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落腳點,努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將全力做好蒼霞新城項目掃尾工作,努力將項目打造成全省“老舊小區改造的標桿、社會治理創新的樣板、街區風貌融合的典范”,為我省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提供更多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建設和諧穩定、平安幸福的人民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