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鄭興利剪刀”制作技藝 鄭力立:一把剪刀能用一輩子
鄭力立在制作剪刀。
福州人物
鄭力立是市級非遺項目“鄭興利剪刀”制作技藝第五代傳人,如何讓老手藝煥發新光彩,是他一直在思考的問題。近日,記者在位于臺江區長樂南路的“鄭興利剪刀”店采訪了他。
“鄭興利剪刀”起源于福州“剪刀之鄉”橫嶼,這里生產的剪刀被稱為“福剪”,鄭興利曾被稱為“福剪狀元”。
今年37歲的鄭力立學習手工制作剪刀已有20多年。“八九歲我就看家里人打制剪刀,14歲正式學藝。”鄭力立從小跟著爺爺鄭德官、父親鄭隆新學藝,漸漸迷上了這項對精準度、火候要求極高的制作工藝。
“多一分火,少一分火,鋼材薄厚相差絲毫,都會帶來不同的效果。”鄭力立說,制作剪刀要嚴格遵循最佳比配走流程,還要思考剪刀的造型,經過數小時的磨礪鍛打,才能制成一把好剪刀。
鄭力立說,店鋪始終奉行“以誠為本,以質取勝”的經營宗旨,贏得了“一把鄭興利剪刀能用一輩子”的口碑。
據了解,“鄭興利剪刀”制作技藝最大的特色在于“夾鋼”技術和剪刀制作的最佳角度和溫度。“‘夾鋼’就是將上等鋼材與普通鋼材結合在一起的一種制作手法。”鄭力立說,“夾鋼”需要把兩片燒紅的鋼材在高溫時鍛打熔合到一起,將厚度鍛打至1毫米左右。
“這樣手工打制的刀刃既鋒利又堅韌,和采用機械沖壓法制成的剪刀相比更加順手耐用。”鄭力立說,“鄭興利剪刀”因為壽命長,在民間曾有“鐵剪王”之稱。
“我們的剪刀以前賣得很好,一度暢銷國外。做剪刀還能堅持到現在,真正靠的是技術、經驗和質量。”鄭力立說,現在行業的發展情況不容樂觀,他正在思考如何在保留老手藝精髓的同時,融入創新理念,將剪刀的質量、性能發揮到極致,讓自家的剪刀進入更多人的視野,重新打響“福剪”的名號。
鄭力立表示,“鄭興利剪刀”制作技藝和金字招牌不能丟,再困難也要保證質量,希望可以找到更多機會,讓這門老手藝煥發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