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名片 百姓悠游地 閩江之心—濱江步行街盛裝亮相
19日,在閩江之心—濱江步行街,十番音樂演出為市民帶來視聽盛宴。本報記者 葉誠攝
本報訊(記者 孫漫 嚴(yán)鑫)魚丸糍粑爭飄香,文化智慧處處顯,“福”掛滿墻競打卡,市民百姓聚濱江。昨日上午,“蟄伏”許久的閩江之心—濱江步行街,帶著滿滿的福氣與燦爛的“笑容”,正式開放迎客。美街、美景、美食,加上遍植其中的驚喜,為江畔增添一抹亮色,也讓這個寒冬顯得暖意融融。
“這‘福’字好看,快給我拍張照!”“我們在這兒合個影,好喜慶!”還未走進(jìn)步行街,入口處的“福”字裝扮,就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更有市民歡快地跳起了舞。伴著兩側(cè)大腹木棉“開道”,“城市會客廳·最美水岸”的面紗也漸漸揭開。
開闊的海絲文化廣場上,江水、游船與滿滿海絲元素“共舞”,不斷取景的手機(jī)、拖家?guī)Э诘氖忻瘛M足愜意的笑容,成了廣場上最美的風(fēng)景。
循著歡快的腳步,記者遇上了“老臺江”陳月蘭。“聽說濱江步行街要正式開放,我一大早就從家里趕過來了,真是不虛此行!”和陳月蘭一起,記者也沿著臨江步道逛了起來。
“你看,這里原來都是厚厚的擋墻,把視線給遮擋了,現(xiàn)在變得那么開闊,江景一覽無余!”一路走,陳月蘭一路對比。在她眼中,原本低矮雜亂的灌木不見了,但高大的榕樹都被完整保留,濱水景觀更顯簡潔大氣。“作為福州人,我們真的是幸福感滿滿,等孩子放假了,我們還得再來打卡!”
除了新景致讓市民贊不絕口,步行街上的文化元素同樣“吸睛”。
“這步道上8.17米長的欄桿,代表著八一七路中軸線,‘七閩之地、越地’這些字樣,可都是福州的建置沿革史,就連廣場的無線WIFI,都是咱們的福州話!”市民林艷一邊逛,一邊拿起手機(jī)和朋友視頻分享。
一路上,十番音樂、小提琴演奏以及閩劇演員輪番“上陣”,帶來一場場視聽盛宴;手工糍粑制作、捏泥人、福州魚丸與滿是現(xiàn)代氣息的咖啡館也在江畔巧妙相融。“有海絲文化,又有碼頭文化,還有咱們福州本土文化,等你們來了一起逛!”行至街尾,林艷和朋友也定下了她們的“步行街之約”。
市城鄉(xiāng)建總該項目負(fù)責(zé)人林捷告訴記者,為讓這張福州的文化新名片可以人人共享、人人共賞,通達(dá)性、便利性,成為他們改造提升過程中的重要課題。從市政道路“搖身一變”的步行街,也讓許多百姓擁有了切切實實的幸福感。
沒有了機(jī)動車、電動車的“叨擾”,家住附近的市民林德欽安心不少。“我母親上了年紀(jì),要靠輪椅出行,以前這里來來往往都是車,帶她出門散步很是不便。”林德欽說,現(xiàn)在,推著輪椅,和母親在步道上曬曬太陽、拍拍照片,非常愜意。
“以‘城市會客廳·最美水岸’為目標(biāo)定位,我們還將持續(xù)做好濱江步行街、青年廣場、青年天橋、倉前公園、閩江展示館等重要節(jié)點的品質(zhì)提升,讓景色更美麗、業(yè)態(tài)更豐富。”林捷說,今年春節(jié)前,這個“兩江四岸”核心段項目,將帶給市民新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