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上下杭故事增添曼妙音符 收藏家陳恭捐贈百年歷史的古董鋼琴
陳恭展示捐贈的古董鋼琴。本報記者 吳暉攝
這是一臺古董鋼琴,完整的象牙白鍵和烏木黑鍵明亮奪目;兩端各有一個燭臺,用來放置照明樂譜的蠟燭;與擁有三個或四個踏板的現代鋼琴不同,此鋼琴只有兩個踏板;隨著手指彈奏,琴聲悠揚余音裊裊。昨日,福州知名收藏家、宜天樂器博物館館長陳恭向福州市上下杭保護開發有限公司捐贈了這臺百年歷史的德國名牌亞歷山大·賀夫曼鋼琴。該鋼琴將在省級文保單位采峰別墅展出。陳恭說:“這是我30多年前從德國購置并進行修繕的,希望為更好講述上下杭故事增添曼妙音符。”
收藏近千件中外樂器
今年76歲的陳恭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樂器制造專業,其父親曾留學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受父親影響,他從小便十分喜歡音樂。小時候的陳恭是當時福州為數不多能同時熟練演奏鋼琴和小提琴的孩子。
十余年前從福建省職業藝術學院退休后,有了更多自由支配時間的陳恭萌生了收藏樂器的想法,如今,他收藏有近千件中外樂器,并創立了宜天樂器博物館,免費對外開放。開始收藏樂器后,陳恭特別關注世界各地的樂器拍賣信息,走的國家多了,陳恭在圈內的名氣越來越大,結交了不少外國友人,國外一旦有古舊樂器要出售,陳恭總能第一時間獲悉。
陳恭還有一雙巧手,此次捐贈的古董鋼琴在其入手時,已沒有一個琴鍵能發出聲音,他對音板進行了修補,對弦軸進行了更換,并對失靈的踏板進行了修理……
如今,這臺古董鋼琴經過陳恭的維修,已可以發出動人的音符。當日采訪中,陳恭現場彈奏了一曲《鼓浪嶼之波》,引來陣陣掌聲。
樂于傳播中華樂器文化
陳恭在收藏樂器之余,還不忘推廣中華樂器文化。說起中華樂器文化,他如數家珍,他說:“第一張樂譜便誕生在2500年前的中國,那時的古琴譜還是‘文字譜’,現在能識‘文字譜’的人不多了。此外,音樂的十二平均律也是中國人在2000年前創立的,唐朝時中國的宮廷樂隊成員已經多達60余人,而彼時的歐洲宮廷樂隊成員只有五六人。”
陳恭每回到歐洲,都會給外國同行介紹中華樂器文化,每回總會讓外國同行頻頻豎起大拇指。
讓更多人愛上音樂
陳恭還是我省音樂界非常知名的音律師。僅在上下杭地區,他曾先后為200多臺鋼琴調過音,他對這個帶有濃厚歷史韻味的街區充滿了向往。
“采峰別墅主人楊鴻斌先生的幼子楊振星曾在福州任教,當年楊振星常邀學生、友人到家中聚會,別墅內時常傳出陣陣悠揚的琴聲,讓附近充滿了文藝氣息。此次亞歷山大·賀夫曼古董鋼琴能在采峰別墅展出,也算是我和采峰別墅的一段緣分。”陳恭說,在各個歷史時期的文藝活動中,不僅有國外的鋼琴等樂器傳入上下杭民間,而且國內各地的民間文藝活動也通過傳播交流而傳入雙杭,對雙杭地區的民間文藝活動產生了深刻影響,現在上下杭的安南伬、十番、高腳戲、落地行舟、腰鼓等都是非常知名的文化遺產。
陳恭希望通過采峰別墅展出古董鋼琴,讓更多的人喜歡上音樂,讓更多的人關注歷史文化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