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催生出“網絡鐘點工”
供需兩旺,收費1元起
互聯網上,網絡鐘點工供需兩旺。記者在淘寶網上看到,提供這種服務的店鋪共有2000多家,包括專業打字、制圖、音樂打包下載、電影搜索等。
一家提供EXCEL表格處理的店鋪很專業,可以提供數據分析、數據挖掘、字符提取、字符修改、表格格式轉換等服務。店主說,生意好的時候,他們每天可以接到上百單生意,有的幾分鐘就可以完成,有的則要花上幾天甚至幾星期;還有的店鋪則打出“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的口號,諸如文檔處理、影視資源下載等每單收取1元服務費,這類“薄利多銷”的店鋪,往往先交貨后收錢,以“周到服務”取勝。
而網絡鐘點工的需求方同樣多元,從企業到個人都有。一些網友在網絡論壇上發帖,出錢請網絡鐘點工代為到國外網站找資料,或代理上購物網站“秒殺”搶手商品。還有的廣告公司、網絡公司等,也通過雇傭網絡鐘點工,把一些零星工作“發包”給下家。
一些網站瞄準商機,專門建立專業平臺為鐘點工和客戶提供配對服務,以此賺取中間費用。一家點擊率頗高的鐘點工網站運營負責人介紹說,他們的客戶和鐘點工每天都在成倍增加,開設一個多月,業務量已相當可觀。目前該網站正在進行流程整合,按照難易程度和所耗時間將業務分為10個等級,并據此對鐘點工進行同步分類,通過“流水線”方式提高效率。
干這行的,多是“宅青年”
25歲的小余是淘寶一家網絡鐘點工店鋪的“資深員工”,兼職做這一行已有一年。她畢業于計算機系大專,目前在外企當文員。她幾乎花費所有的業余時間當網絡鐘點工,幫客戶編寫程序、制作FLASH等,每天兼職三四個小時。小余說,由于她的工作技術含量較高,屬于這行里的“高薪人群”,每月收入在七八千元左右。
除了這樣的“技術派”,更多的網絡鐘點工靠出售時間、做“體力活”賺取低廉報酬。大四學生小趙自稱 “宅男”,他的同學幾乎都找到了工作,只有他每天在家里面對電腦,打網絡游戲之余,就靠幫人打字、編輯圖片等簡單工作為生。“錄入一萬字只有500元,如果打錯還要扣錢,收入雖然不高,但不需要動腦筋。”小趙說,他根本不想找工作,想過幾年這樣的輕松生活。
網絡鐘點工大多都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大多向小趙一樣“宅”,賺錢和消費都依靠網絡。他們中一些人說,父母很為自己擔心,擔心他們無法融入社會、找不到對象,但他們卻“不想改變”,“習慣了這種生活方式”。
新興行業,不宜作為主業
盡管網絡虛擬,但交易卻很現實。一些網絡鐘點工坦言,他們都或多或少遭遇過一些網絡糾紛。“一般情況下,客戶不會為了小錢賴賬,但有些例如手寫文稿之類的業務,客戶也會因為瑕疵拒絕付款。
一些網站法務人員指出,這類新興行業涉及的糾紛,目前在法律上還屬于盲區,但供需雙方可以通過事先預防的方式避免糾紛,雇主方最好不要把涉及個人財產的資料透露給 “網絡鐘點工”,比如網上銀行的賬號等;而網絡鐘點工一方,則應通過交易流程比較成熟規范的網絡平臺尋找客戶,在提供服務前先了解交易規則來為自己維權,同時注意不能泄露客戶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