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媒體如何以“微博力”提升影響力
面對政務微博的紅火,報紙、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在微博使用方面如何實現深度融合、以“微博力”提升影響力?有哪些路徑與辦法?怎樣理解微博即將進入“精神物質”和商業化時代?
一、傳統媒體在微博使用方面的不足與缺點
1、微博特定傳播功能開發不夠,傳播力未充分發揮。根據《中國微博意見領袖研究報告》,平均粉絲數最多的為商界意見領袖微博,高達277萬,高于學者意見領袖的75萬、作家意見領袖的48萬和媒體人意見領袖的55萬。
傳統媒體微博體現了對傳統報道邊界的突破與拓展,但從目前來看,其轉發和評論頻率并不高,同時傳統媒體微博很少“@”其他微博。要達到“裂變式傳播”效果,僅有官方微博賬號并不夠,還可以借助龐大的記者微博、名人微博、意見領袖微博來達到集聚效應,因為每個記者微博、名人微博、意見領袖微博的背后都是一個社交網絡。
2、不少傳統媒體停留在把本報或其他媒體的報道“提要版”搬上微博,把微博當做“網絡黑板報”使用。這樣做可以宣傳和推廣所在媒體的報道,擴大影響力,但僅僅停留在這個層面遠遠不夠。推銷本報報道當然是官方微博重要職能之一,但微博還是獲取報道線索和信息源、采訪、求證、創建讀者社區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3、有些傳統媒體微博活力不足,甚至進入停止更新的“休眠”狀態。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和傳統媒體對微博重視程度不夠有關。而在實踐中,微博對傳統媒體的助推作用已經顯現。如廣東《中山日報》和《中山商報》于2010年7月在新浪微博開通了“中山日報”和“中山商報”官方微博。經過一年多運作,如今兩個官方微博分別擁有粉絲45萬余人和44萬余人 ,在新浪的紙質媒體微博影響力排行榜上一度居于全國第40位和第28位,也成為本地粉絲最多、影響力最大、互動最頻繁的微博,在珠三角地區的同級媒體中也屬于優者。
另據中廣網消息,據新浪官方提供的數據,3月13日凌晨,中國之聲新浪實名官方微博粉絲數突破200萬,成為首家突破200萬粉絲的廣播類媒體微博,繼續保持廣播類媒體微博第一名。
二、研究微博傳播特點,提高傳統媒體“微博力”
微博的影響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包括粉絲數、粉絲活躍度(轉發及評論的頻率)、粉絲忠誠度(轉發博主微博的比率)等在內的幾大重要因素。判斷微博的影響力,最直觀的量化方式是轉發量。
曾被評為Twitter上最值得關注的25大媒體和營銷人士的哥倫比亞新聞學院教授、社交媒體專家斯里•斯林瓦森(Sree Sreenivasan)在其社交媒體培訓班上建議每條微博應該包含三個要素:
一個“@”:至少提到一個微博用戶以確保至少有人會讀它,幸運的話他會和粉絲分享。“@”的可以是報道的作者、報道的當事人或意見領袖。
一個“#”:“#”使得微博更容易被搜索到,這樣可以提高微博被粉絲之外的人看到的幾率。
一個鏈接:無論是照片、視頻,或者是分享文章,鏈接是將有用內容分享給粉絲的途徑。根據美國互聯網營銷專家最近的研究,帶鏈接微博比不帶的轉發率高3倍。一個有趣發現是,將鏈接放在微博的四分之一處點擊率最高。
為微博增加“特制”和原創內容,廣泛采用“微訪談”“微直播”等技術。所謂微訪談,就是建立在微博基礎上的訪談類節目。與傳統訪談不同的是,微訪談的所有問題都來自于普通網友,并且由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