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流行文化熱詞盤點
【熱詞一】莫言
?。保苍拢保叭?,莫言在瑞典領取了諾貝爾文學獎。并非鴻篇巨制,但親人們的故事,自己童年的影子,天馬行空的幻想,都被這一熱愛“講故事的人”寫進了小說,用最平實的方式,進行著“中國式思考”。
著作一度售罄,家里的蘿卜被拔光,老家要建紀念館……諾獎使莫言晉升為“名人”。拒絕被“符號化”的莫言,盼望回歸平淡生活,繼續文學創作,依然做一個“農民的兒子”。
業內人士指出,中國故事的世界主題,民族的脊梁精神和本我精神也許就是征服世界的法寶。莫言的獲獎將助推中國文學的矚目與發展。
【熱詞二】中國好聲音
今年夏天,定位為“大型勵志專業音樂評論節目”的《中國好聲音》橫空出世,并以4.8的高收視率,創造了近年來中國電視綜藝節目的奇跡,24億以上的網絡視頻點擊更讓其深入人心。
在國內綜藝節目飽受病詬的今天,《中國好聲音》收獲如此成績實屬不易。雖然節目也遭遇種種質疑與非議,但不管怎樣,《中國好聲音》正引領中國娛樂節目營銷走向新時代。
【熱詞三】舌尖上的中國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因其目不暇接的奇幻畫面、質樸生動的美食故事以及展現的獨特東方智慧征服了無數觀眾守候在夜晚十點半的電視前,吃貨們“垂涎三尺”的同時,更為其中普通人的故事觸動。
【熱詞四】“中國式”
“中國式過馬路”“中國式治堵”“中國式接送”“中國式養老”“中國式陪讀”“中國式晾曬”“中國式回應”……2012年諸多社會現象被貼上“中國式”標簽?!爸袊健?,這個原本描述中國特殊國情狀況的中性詞,儼然變成一種情緒的宣泄,演繹為一種娛樂化的消費與調侃。
【熱詞五】名人故居
北京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遭“維修性拆除”,章士釗故居遭“超范圍施工”,重慶的蔣介石行營遭“保護性拆除”……2012年,名人故居遭遇了拆遷風暴。不時傳出的“保護性拆除”“維修性拆除”,引起社會憂慮。
業內人士認為,名人故居之所以面臨威脅,是因為它面臨強大的利益“競爭”,一些地方政府將其與城市發展對立起來,不能妥善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系。而現行文物保護法規定的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違法者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起不到應有的懲處作用。
【熱詞六】“饑餓”與“少年派”
馮小剛的《一九四二》與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成為2012年年末電影票房的大贏家,直接讓“饑餓”與“少年派”成為當下影視文化的重要代表性符號。
一邊是讓中國人重新国产日韩欧美视频二区,美女视频免费看一区二区,色宅男午夜电影在线观看,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