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新媒體 傳播正能量
近日,在報道中央領導看望山區群眾的過程中,行程尚未結束,新華社記者就通過微博在現場發出簡要報道,很好地發揮了移動互聯網在克服時間、空間限制方面的優越性。網友們在稱贊中央領導親民務實的同時,也對通訊社運用移動互聯網創新時政報道的做法表示贊賞。
在前幾天召開的第十二屆中國網絡媒體論壇上,全國的網絡媒體在《哈爾濱宣言》中表示,要積極發展并充分利用網絡新技術、新手段,創新內容建設。新華社記者在時政報道中創新地使用微博這一新媒體形式,轉作風,改文風,有力地呼應了全國網絡媒體的《哈爾濱宣言》。
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移動互聯網發展迅速,電腦上網和手機上網的用戶加在一起,網民數量已超過10億。這樣龐大的用戶群,使得網絡媒體具有強大的信息覆蓋能力,很多網友已經習慣了通過用手機獲取社會和生活信息,交流自身的感受。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互動性強,傳播速度快,任何一則新聞都可以在短時間內傳播開來,跟帖評論,特別受網友歡迎。
近一段時期,在轉作風、改文風中,引入網絡技術創新報道形式,已成為新聞媒體的自覺。傳統的通訊社在時政報道中引入微博這一報道載體,對于媒體自身而言,是延伸了報道渠道、提高了報道效率;對于正在發展中、飽受噪音、雜音損害的移動互聯網來說,可謂注入了一股鮮活的正能量。
重視新媒體,發揮新媒體在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方面的重要作用,是更好地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貼近實際的必由之路。當然,傳統媒體在報道創新方面的探索還剛剛開始,還有不少有待改進的地方。例如,在微博報道中,除了文字,還可以把音頻、視頻、動漫有效地結合起來。報道的互動性也還有待改進,覆蓋面更廣的QQ群、微信等溝通方式,還沒有加入進來。在今后的新聞報道中,如何用新媒體傳播抓住廣大網友的碎片時間,把最重要的信息及時傳遞出去,讓傳播正能量在潤物細無聲中完成,是擺在廣大新聞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