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時代看網絡問政
【核心提示】近年來,國內網絡問政體系制度化和專業化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近年來,國內網絡問政體系制度化和專業化建設取得重要進展。隨著經濟與政治體制改革不斷走向深入,行政體制改革穩步推進,互聯網技術突飛猛進,我國已經進入信息技術更加先進便捷的移動互聯時代,網絡問政表現出普遍化、制度化、融合化和實體化的發展趨勢。
一、網絡問政開展的普遍化
網絡問政的普遍化,是指經過多年的發展和布局,目前,我國中央和地方黨委政府開展的網絡問政,無論在地域、部門、機構、人員、行政級別還是受眾特點等方面,都已經具有規?;推毡榛奶卣?。
網絡問政已成為政府電子政務的重要內容。2011年,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務服務的意見》,要求“推廣電信網、廣電網、互聯網等現代科技手段在政務服務中的應用,提高政務服務信息化水平”。
據工信部數據,目前,100%的國務院組成部門和省級政府、95%以上的地市級地方政府、85%以上的區縣級地方政府建成了政府網站。網絡問政平臺、網民留言板、政務微博、新聞發言人制度遍地開花。
據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統計,截至2011年10月底,我國政務微博已經全面覆蓋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到2012年年底,政務微博擴展到以公安、旅游、宣傳、交通、司法、團委等為代表的大多數政府職能部門,各部門的微博信息發布及時,服務性、實用性、互動性明顯增強。從中央到地方,通過新浪認證的政務微博超過6萬家,成為帶動微博正能量的重要力量。未來,伴隨著技術發展,網絡問政的網絡平臺也將不斷豐富。
二、網絡問政運作的制度化
網絡問政的制度化是我們通過互聯網延伸黨政機關職能的一個長期過程,也是整個國家社會組織與群體規范化、有序化的變遷過程,一方面表現為政民互動內容與形式變遷的一種方式,另一方面表現為黨政機關行政方式、組織機構、人事結構和制度體系的完備化。
黨和政府長期以來十分重視政務公開和民主政治建設。互聯網是成本最低、最便捷的政府和民眾溝通渠道。制度化的網絡問政,也是成本最低、見效最快的行政體制改革舉措之一。網絡問政是貫徹落實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的有效途徑。政府建立健全收集、分類、交辦、督查、反饋的網絡問政鏈條,形成網上聽民意、匯民智、聚民心的長效機制,以此促進與網民通暢、充分、有效的溝通與互動,將極大地提高執政能力。
2012年10月30日,《南方日報》有一篇報道提到了制度化的好處。“從最初的‘市長信箱’到如今體系完整的網上信訪系統,從最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