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轉改”:打造網媒專業性與公信力的必由之路
一、網媒職業化發展的基本特性
網媒具備自由、開放、互聯等網絡精神,是網絡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實現了信息的點與面交互性、反復性傳遞,成為信息集散地和社會輿論放大器。筆者認為,客觀、責任、服務、自律是網媒新聞專業主義價值取向的四個基本特性,四者之間有著緊密關聯。
客觀
網媒新聞專業主義的客觀特性,同時包含理念層面和操作層面的統一。作為新聞職業理念和行業規范,客觀報道是前者在具體操作方式上的體現。事實真實是最基本的客觀,新聞報道客觀,就是一步步逼近真相還原事實。客觀,應當成為網媒新聞從業人員和媒體信仰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沒有理念的客觀,方式的客觀無法實現,新聞的客觀表象就無從談起。
新聞事實的局部準確和報道的整體客觀是有機統一體。在事實準確真實的基礎上,要反映事物發展變化規律,把握社會生活主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達到新聞形式客觀與本質客觀統一。
在網上,因戰地報道而聞名的鳳凰衛視著名記者閭丘露薇對此深有感觸:“你看到的就是真相嗎?很難說,需要反復問自己有沒有值得質疑的地方……除非找到這棟房子,找到這個人,不然視頻也可能是假的。”①
責任
網媒的終極目標是維護公共利益和公共價值觀,促進社會的公正與和諧。新聞應當是負責任的,網媒的生命力就在于責任。“至高無上的責任就是忠誠看護黨、國家和人民的最高利益。”②
生存焦慮下的網媒,要不斷加強職業意識和責任感。目前,網媒生存環境競爭激烈,新聞煽情、片面、夸張、造假等現象時有發生。網上發布假信息、色情信息、不良視頻等,損害了網絡環境,“網絡水軍”“刪帖公司”等非法網絡公關行為更是破壞了網上傳播秩序。網媒應充分明確社會責任的角色定位,其主要體現在:負責信息的提供者、社會秩序的監測者、力所能及的服務者。2007年,震動全國驚動高層的山西黑磚窯事件,即是有責任的網媒在這場新聞事件中把巨大能量展現給了大眾。
服務
面對群眾日益增長的網絡服務需求,網媒需加大信息服務,服務公共利益,實現公眾知曉權。目前,大多數網媒是以營利為目的的公司,但營利并不是其全部目的,更重要的還必須是社會公器,忠實地為廣大的網民(人民群眾)服務,這也是我國新聞從業者的根本宗旨和工作方向。
把服務送到心坎上,并作為傳播行為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網媒提高傳播效果、提高網民忠誠度的有效方式,在服務上大做文章,做好文章,否則將是“傳而不通”“通而不暢”。
2012年6月16日下午,中國神舟九號飛船成功發射升空,不少網媒推出大型專題,為網民提供權威、全面的第一手資訊;還有的以3D動畫、高清圖示、互動體驗游戲等讓網民全方位認識和了解了我國航天事業。“神九”報道在具體服務中達到了宣傳功效,不僅在政府與網民之間架起了心靈的橋梁,全面錘煉了網媒的服務、報道能力,更重要的是全景式展示了網媒服務的廣度、實時、互動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