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應建立不同于美國的互聯網生態圈
“全世界80%的網民在美國以外,但是80%的網絡服務由美國提供。”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技術官王堅認為,對于美國以外的互聯網開發商而言,這個事實既是嚴峻挑戰,也是巨大商機。
王堅日前到赫爾辛基參加第六屆Slush科技創業者大會,并登上藍色講壇論述了中國電子商務發展趨勢。他說,與歐洲一樣,中國有很多小開發商在互聯網平臺上成長起來,客戶遍布世界各地,這是互聯網時代帶來的新機遇。
他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他此次到訪芬蘭,被北歐的創業氛圍所感動,也為創業者、投資者、服務商和政府部門的“抱團”而感慨。他說:“其實他們的愿望跟我們很像。我們在國內辦阿里云開發者大會,也是希望建立自己的技術圈子,一種不同于美國的生態。”
Slush是歐洲獨樹一幟的面向科技類創業者的互動平臺。2008年第一屆大會只有300多人參加,今年則售出了5000張門票,1000多家網游、通信、環保、制藥公司報名參會,吸引了來自世界給地、總價值600億美元的風投。
王堅還感到,中國互聯網企業經過近幾年的技術積累,已經能夠與世界同行站在一個平臺上講話了。“過去,我們總是在別人的研發基礎上做事情,可是今后,我們再碰到問題不需要別人來教了。我們至少有了自己的基礎,拿著同樣的東西來討論問題,他們不能忽視我們的存在。”
他說,中國互聯網企業迅速成長主要得益于幾方面:一是出現了幾個規模較大的互聯網公司,有足夠體量來做這些事情;二是互聯網公司發展到今天,具備了足夠的底氣和自信;三是中國互聯網市場日趨成熟,能夠檢驗中國企業的技術水平。
談到中歐互聯網開發商的差別,王堅認為各有千秋。歐洲的平均受教育程度較高,相比之下中國的互聯網業態顯得更加“草根”。不過,歐洲市場容量有限,很多企業必須依靠海外市場才能發展,而中國市場是重頭。
另一方面,歐洲仍有很多經驗值得中國學習。比如,歐洲國家利用自己的創新體系,把對中小企業的支持落到實處。Slush就是一個由中小企業發起的投資、洽談、研討活動,在芬蘭政府的支持下超越國界,成為風靡歐洲北部的盛會,現在甚至有超過一半的參會者來自俄羅斯、東亞和南美國家。
王堅對中歐互聯網合作充滿信心。他說,互聯網是跨國界的,中歐互聯網企業應該可以展開合作,中國企業認識歐洲的發展現狀,從歐洲創業活動中尋找靈感,甚至購買一些技術,將有助于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