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 進入大變革時代
4G牌照的發放,將開創移動互聯網的新時代。
市場調查機構艾瑞咨詢最新報告顯示,今年第三季度,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達到278.7億元,同比增長66.7%。盡管發展較快,但移動互聯網市場仍處在較為初級的階段,市場的商業環境正經歷著“重塑、培育和共建”。這也讓我們看到了移動互聯網未來的巨大發展潛力
2013年,“端+云”、“軟+硬”的跨界融合,不斷豐富著極具個性化、社交化、碎片化特點的移動互聯網應用,并且用戶接觸到的移動智能終端及屏幕形態也在不斷延伸。
移動互聯網的“免費模式”,沒有讓開發者和創業者退縮,在風投的助力下,產品開發者大量增加,甚至呈現了移動領域新的王者。而“不差錢”的“BAT”更是加快布局,兼并、入股、重組的動作一個接一個,乃至形成“潮涌”。
從饑渴式布局移動互聯網到直面新業態、新商機、新挑戰的種種“焦慮”,涉足移動互聯網的商家們意識到,盡管移動互聯網發展“小荷才露尖尖角”,走出了第一波小行情。但隨著近日4G牌照的發放和“寬帶中國”、“促進信息消費”等國家戰略的推進,更大的市場機會和挑戰已兵臨城下,移動新趨勢和大變革近在眼前,將帶動產業實現創新突破。
現狀:軟件硬件 分食“網餐”
移動互聯網的便捷隨處可見。朋友聚餐、乘公交地鐵、旅游休閑等眾多場合,低頭“擺弄”手機已是一種常態,他們或上網瀏覽,或玩游戲,或看視頻。“手機是我的日常必需品。出門可以不帶錢包,但必須帶手機,手機相當于半個家當。”在北京從事計算機工作的李敏這一席話,代表了時下許多時尚人士的生活方式。一些小學生也同樣如此,他們使用起智能手機來,一點不遜于手機不離手的大人們,甚至更勝一籌。
以智能手機為主要上網終端,加上開放式平臺的無線互聯網,近兩年落地生根得到廣泛應用。統計顯示,截至今年10月,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總數達到8.17億戶,其中3G上網用戶比例達到34.5%,而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比例達78.5%。作為移動互聯網入口的智能手機產品不斷創新,上半年國產品牌智能手機銷量達到1.3億臺,占比達到了60%。以“中(興)華(為)酷(派)聯(想)”為代表的國產品牌手機企業也在發展壯大,產銷量躋身全球前10名。
應用主導軟件發展。手機游戲、表情商店、街景掃描等一系列移動互聯網應用軟件,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移動互聯網的熱潮中。“你玩打飛機了嗎?”這是今年微信5.0上線后帶來的關注性現象。而《我叫MT》手游APP更是火爆,曾一度人滿為患,導致服務器壓力過大,開發者不得不緊急恢復收費,以控制玩家數量。軟件對信息消費的引領作用日益凸顯。據統計,今年前10個月,我國軟件收入達到2.53萬億元,超過了2012年全年,同比增長24.1%。
問題:入口壓力 紛紛布局
時下,達人們的智能手機里或多或少都會有幾款到幾十款的APP,生活服務類、旅游餐飲類、運動健康類等各領域APP應用可謂應有盡有。這些實實在在的移動互聯網應用,背后承載的是眾多開發者和創業團隊的不斷創新。近2年來,在O2O和垂直領域,就誕生了幾十家數千萬元或者上億元規模的APP和平臺公司,業界感嘆移動互聯網越來越擠了,同時也感到“鴨梨山大”!
互聯網大佬們雖然“不差錢”,仍然感到危機四伏和來自外界的壓力。移動互聯網的多入口是巨頭們的壓力之一。阿里巴巴在內部強推自有產品“來往”,還先后投資了新浪微博、UC、高德地圖等,目的就是從瀏覽器、地圖和社交方面完成入口布局。“但阿里仍然沒有自己的拳頭產品。”馬云透露出些許焦慮。
在日前舉辦的2013移動開發者大會上,百度副總裁李明遠表示:“百度現在有11個在移動領域過億的應用,卻依然覺得不安全。”而今年百度投入19億美元收購“91”,其目的便是加大移動搜索入口的控制力。“但百度的入口仍不牢固,缺乏對用戶強黏合產品。”
騰訊算是“BAT”中最早拿到移動互聯網船票的企業,用戶數量呈爆炸式增長,微信用戶數已過4億,手機QQ用戶2倍于微信。即便如此,危機感仍在。“騰訊的危機在于開放平臺與自有游戲業務之間的沖突,還有與阿里的短兵相接,未來存在變數。”分析人士表示。
在“快魚吃慢魚”的當下,無論是阿里、百度、騰訊這些互聯網企業,還是58同城、去哪兒這些新成長起來的公司,只有通過商業模式創新,快速發力,更加注重用戶體驗,才有可能不被顛覆和超越。
策略:生態系統 開放共贏
從傳統桌面互聯網過渡到移動互聯網,用戶需求發生了深刻變化。移動互聯網每進入一個行業,就會讓這個行業再造和重構,整個生態環境都會發生根本改變。
以“滴滴打車”、“搖搖招車”這樣的手機打車APP軟件為例,乘客使用手機下載APP,預約車輛;出租車駕駛員獲取指令信息,完成接送任務。這種叫車方式有效地分流了出租車公司調配預約壓力,降低了調度等人工成本,同時出租車空駛率得以下降,節約了燃油。小小的手機APP,使叫車服務能力大大提升,最根本的是緩解了“打車難”問題。由此可以看出,移動互聯網對傳統行業帶來的深刻變革,將隨著移動互聯網發展而不斷向前演進。
針對移動互聯網開發者,新浪、百度、騰訊等互聯網企業均采取了開放平臺策略。這一做法除了可以為自身帶來更多流量,提高用戶黏度及活躍度之外,更重要的是以此打通產業生態系統,實現共贏。如騰訊開放平臺,首創“線上+線下”全方位扶持模式,就是為打造強大而完整的互聯網生態圈,實現用戶、開發者、開放平臺自身的良性循環。據介紹,2013年,騰訊開放平臺投入20億元扶持開發者創業。到目前為止,在該平臺收入過千萬元的應用超過20個,月收入過千萬元的合作伙伴超過12個,預計到今年年底,為第三方開發者創造的總收益將達到50億元。
站在移動互聯網巨大變革的門口,傳統產業終將擁抱移動互聯網,加速轉型升級。移動互聯網也將走向融合生態體系下的創新與合作。世紀互聯高級副總裁肖峰在日前舉辦的中國移動互聯網科技創新與文化融合論壇上表示,2014年手機將成為網民上網第一終端。未來移動互聯網市場創造的產業機會將是現在的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