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噴之年,奪回互聯網上麥克風
2013年,政務微博井噴的一年。新浪網聯合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近日共同發布的《2013年新浪政務微博報告》提到,目前新浪認證的政務微博總數超過10萬個,較2012年同期增加4萬余個,增長率約為67%,保持了較高的發展速度。
發展——
攜手央媒組建微博“國家隊”
該《報告》指出,2013年是我國中央部委微博大發展的一年。據統計,截至2013年12月,共有77家中央部門或其直屬機構在新浪開通政務微博。中國人民銀行、國資委等一批“國字頭”官方微博陸續開通。2013年12月18日,國務院辦公廳政府信息公開辦公室在新浪開通政務微博“@中國政府網”,引發輿論廣泛關注。上述國家級微博的開通,成為2013年政務新媒體發展的最大亮點。《報告》認為,部委微博攜手“@人民日報”等央媒微博共同組建起微博國家隊,對我國政務信息公開起到了表率作用,對于推動和引領各垂直領域政府部門政務微博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從各部門政務微博發展來看,2013年我國法院微博進入快速發展期。2013年1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博在新浪網開通,《法制日報》認為最高法的這一舉動傳遞出司法公開、傾聽民意的強烈信號;與此同時,“@全國法院微博發布廳”也獨家上線,實現了整體性的推進;最高人民法院、31個省級高院及150余個地方中院全部開通官方微博,法院微博實現各層級和省份的全覆蓋,進入微博高效實踐階段;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官方微博“@國資小新”不僅將國資新聞一網打盡,而且注意使用網絡語言,其“粉絲”“@在云杉街”直言好奇“這種賬號的小編是哪兒找的,按說國企這種地方,怎么邁開‘招一個小清新文風的少男少女做主編’這種第一步的”。
常態——
集群化問政服務“三級跳”
我國政務微博不斷創新發展模式,各地黨政部門積極主動運用新媒體平臺,與人民群眾加強溝通,促進信息公開,為進一步提升黨政機關形象和公信力,不斷進行新的探索。人民網輿情分析師認為,黨政部門通過政務微博第一時間通報權威信息,往往成為新聞信源和事態演變重要變量,發揮巨大的輿論影響力。比如,以“@濟南中院”微博直播薄熙來案庭審為標志,微博庭審直播成為常態。
除了日常運營,不少政務微博十分注重策劃主題系列活動,以促進政府與社會公眾的互動,為網民提供更多服務。《報告》舉例,“@武漢發布”策劃發起“@武漢發布走進市民之家”和“@武漢發布走進社區”系列微訪談活動,組織當地公安局、工商局、旅游局等16個市直部門領導以及4個市區通過微博與網民互動,回復解決實際問題1500余個,反響十分強烈。
政務微博管理者平臺意識加強,集群化發展與微博督辦制度互相補充更有利于政務微博服務體系的建設。2013年8月,成都政務微博服務群眾辦事大廳在新浪上線,成為我國首個以“服務”“辦事”命名的政務微博群。人民網輿情分析師進一步總結指出,在政務微博發展史上,從城市廣場,到微博發布廳,再到微博服務辦事大廳,政務微博逐步完成集群化問政服務的三級跳。
不足——
運營人員專業素質有待提高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秘書長祝華新認為,借力微博“黨和政府已經在相當程度上奪回了互聯網上的麥克風,奪回了一些突發事件和敏感議題的話語權”。的確,政務微博通過發布權威信息、迅速澄清事實、遏制謠言傳播,能夠有效安撫民眾情緒。
在2013年的四川蘆山“4·20”7.0級強烈地震中,“@中國地震臺網速報”成為首家播報震情訊息的政務微博,“@中國國際救援隊”時刻關注微博上的求助信息……政務微博展現出的巨大傳播力和引導力,多角度、多層級地構筑起抗震救災信息的“綠色救援通道”;2013年8月臺風“尤特”造成京廣鐵路廣東段間歇性中斷,“@廣州鐵路”聯合“@中國鐵路”等多地交通系統微博第一時間發布列車晚點信息,疏導網民情緒……從網友反應來看,多數網友對政務微博的回應速度、發博內容及態度均表示稱贊,《報告》認為政務微博已成為應對突發事件的“標配”。
政務微博的2013年可謂亮點不斷,然而《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觀察發現,運營人員的專業素質在過去一年卻未能跟上飛躥的官微數量。2014年年初,被新浪官方認證的“@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人民法院官方微博”,因一條“裝個毛線”的微博被網民調侃,引來網民“看來運營政務微博,仍然道阻且長”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