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互聯網峰會取得四大成果
11月21日,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閉幕。
中宣部副部長、中央網信辦主任、國信辦主任魯煒表示,大會取得了預期成果,搭建起兩個平臺:
一是中國與世界互聯互通的國際平臺,讓各方人士通過這樣一個平臺圍繞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的安全、互聯網的共享、互聯網的共治,尋找共識。“我們可以有分歧,但不能沒有溝通,現在看來我們能夠找到共識,而且共識大過分歧。”
二是國際互聯網共享共治的中國平臺。通過這個平臺,讓中國的互聯網企業、互聯網精英、互聯網理論研究者和管理互聯網的政府部門,能夠與世界更好地進行溝通、對接,讓中國更好地走向世界,同時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任賢良介紹說,來自近100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位嘉賓共襄盛會,取得四大成果:
1、大會著眼世界、謀求發展,發揮了中國作為互聯網大國應有的責任和擔當
互聯網真正讓世界變成了地球村,同時,互聯網發展對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戰,迫切需要國際社會認真應對、謀求共治、實現共贏。中國政府對本屆論壇的高度重視,習近平主席給大會所發的賀詞,得到了與會各國嘉賓的高度評價,成為會場內外的熱議話題,在網上網下產生了熱烈的反響。
國內外評價說這次烏鎮峰會是世界互聯網發展與治理的中國方案,充分展現了中國與世界各國攜手合作、相互信任、共同擔當的使命感,明確表達了中國愿為推動互聯網發展做出更大努力的決心與誠意。
2、大會主題突出、議題廣泛,嘉賓充分交流,凝聚了共識,推動了合作
大會以“互聯互通、共享共治”為主題,回應了國際社會對網絡空間面臨重大問題的共同關注。會議期間,圍繞國際互聯網治理、互聯網新媒體、跨境電子商務、網絡安全、打擊網絡恐怖主義等重要議題,共開展了近20場論壇、對話活動,還舉辦了主題展覽、植紀念林等活動,為與會期間嘉賓搭建多種平臺。
會議期間,共有近200名嘉賓作了富有創見的演講和發言,其中包括愛爾蘭前總理艾亨、韓國前國會議長金炯旿、俄羅斯總統助理肖格列夫、坦桑尼亞通信與科技部長姆巴拉瓦、ICANN總裁法迪、湯森路透集團總裁史密斯、高通公司董事長雅各布、領英創始人霍夫曼以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新浪董事長曹國偉、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臺灣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總裁蔡紹中等。會議期間,各國嘉賓互相交流學習、平等溝通對話、促進務實合作,共同致力于推動全球互聯網的共同進步。
3、大會讓各國增進了了解與互信,促進了共享與共治,成果務實而豐碩
各國嘉賓在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的基礎上,交流思想、暢談發展,共商網絡互聯互通大計,共謀網絡共享共治大局。通過這次大會,與會代表更加認識到,國際社會應齊心協力,攜手建立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共同構建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
大會達成了廣泛共識,推動形成了一系列共識成果,向世界發出了“烏鎮峰會聲音”,成為國際互聯網發展與治理領域的重要成果,得到了與會各國嘉賓的廣泛贊同,稱贊這是中國對世界互聯網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成功舉辦,為實現人類的網絡夢想作出了扎實的努力和積極的貢獻。
4、大會吸引了全球目光,國內外輿論高度關注,影響深遠
本屆大會全球媒體高度關注,共有110余家中外媒體、600余名參會,播發了大量新聞稿件、廣泛傳播,“世界互聯網大會”成為網絡熱搜詞。
因為世界互聯網大會的召開,世界感知到了3個“C to C”,互聯網將進一步走入中國、走進用戶、走向共識。
在大會上,中方提出九點倡議:促進網絡空間互聯互通、尊重各國網絡主權、共同維護網絡安全、聯合開展網絡反恐、推動網絡技術發展、大力發展互聯網經濟、廣泛傳播正能量、關愛青少年健康成長以及推動網絡空間共享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