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體:不滿意,又離不開?
微信、QQ、微博、豆瓣……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社交媒體。如今,社交媒體已成為許多中國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社交媒體正在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還是更糟?在手機上,人們究竟愛看什么內容?哪一類的微信公號最受歡迎?
就此,WPP傳播集團旗下的市場調查機構凱度集團,1月28日發布了《中國社交媒體影響報告》,用數據為中國社交媒體用戶畫像。
據了解,這是凱度集團連續第三年發布該報告。當日發布的報告以2015年數據為基礎,覆蓋范圍廣泛,在線調查共有13152名實名注冊的網民參與,城市居民樣本調查覆蓋60個一至四線城市,推及人口達1.8億。
報告顯示,中國人使用社交媒體的程度正在快速上升,有超過一半(51%)的中國城市居民已經成為了社交媒體用戶,較去年發布的數字大幅上升了17個百分點。
然而,認為社交媒體給他們的生活帶來積極影響的人卻在減少:從去年的65%下降到今年的61%;有15%的受訪者認為社交媒體讓他們的生活變差了,比去年增加了2個百分點。今年的中國社交媒體影響滿意度得分為67.0,較去年的68.0有所下降,而2014年時曾經高達73.4。
在社交媒體為生活帶來困擾的調查中,有27.7%的受訪者認同“個人信息安全、隱私缺乏保障”,比去年增長了2.8%。其他被提及較多的困擾還有“減少了閱讀紙質書的時間”“減少了睡眠時間”“視力變差”等,而認為社交媒體“沒有帶來什么困擾”的比例則從去年的18.2%驟降至13.7%。
該項調查還就消費習慣、生活狀態等數據,將社交媒體用戶和總體城市居民進行了對比。結果顯示,“社交星人”焦慮與積極并存。
高達71%的受訪社交媒體用戶贊同“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忙碌”,明顯高于總體受訪城市居民的67%,其每周平均工作時長也略高于總體水平。調查中,社交媒體用戶普遍呈現出忙碌且焦慮的狀態。
然而,“社交星人”也表現出積極的一面,比如他們更熱衷旅游、行走,每年至少旅游一次的社交媒體用戶占到46.1%,參與體育運動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
如果將中國社交媒體用戶與美國、英國、法國和巴西的社交媒體用戶相比較,中國人的積極度排名第三。有62%的美國受訪者在受訪時的前四周里用過臉書或是推特,而這一比例在巴西是58%,中國人在四周內使用過微博和微信的比例是56%。
值得留意的是,在所有上述國家中,女性都比男性在社交媒體上更活躍。在中國,四周內使用過微博和微信的女性(58%)比男性(54%)高出4個百分點。
為了解中國人在微信上到底在看些什么,該報告還分析了微信上最熱門的50個公眾號在2015年9月到12月間發布的所有文章的閱讀情況。
在這3個月里,這些公眾號共發布了26202篇文章,總閱讀量為69億次。其中情感類內容,尤其是“心靈雞湯”文章特別受歡迎:50個最熱門公眾號中有19個是情感類賬號,而去年只有3個。情感類文章的閱讀量份額也從去年的21%上升到了34%,娛樂類內容為41%,健康類為14%,新聞類內容從去年的5%升至8%,而時尚類內容則從去年的12%大幅下跌到3%。
報告還發布了一項驚人的數字。讀者在微信前臺看到的閱讀量被限制在“10萬+”的顯示上限,而調查得到的真實結果其實遠高于這一數據:在監測時段內,單條微信文章的閱讀次數最高高達856萬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