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已進入表情包時代
你的手機里現在有幾種表情包呢?每天全球20億手機用戶,將發送超過60億條含有表情符號的信息,這里面一定也有你的貢獻。
毫不夸張地說,表情符號已經成為人類歷史上增長速度最快的交流方式。前兩年,曾有一對紐約夫妻連續一個月發短信只用符號表情,結果據他們說兩人關系反而變得更好,甚至實驗結束之后他們都不喜歡用文字交流了,覺得文字不好用。不過也有一些人擔心,當表情符號越來越盛行,也許人類對文字的使用會更加退化,甚至有人說表情符號的流行簡直是向文盲無知時代的倒退。
但是更多的人認為這樣的觀點危言聳聽,因為表情從來都是人類溝通交流的一部分,甚至超越語言是更加重要的社交信號來源。我們揣測對方的言外之意,未盡之辭往往是通過對方臉上的微表情。而人們在看書面文字時,對嚴肅或者諷刺等情緒的解讀準確率只有56%。當一個女生說“我討厭你”的時候,不同的表情有可能是截然相反的含義,但是當我們用純文字信息交流的時候,這些信息就錯失了。如果一個姑娘在給男友發“我恨你”的時候綴上幾個表情符號,也許可以幫助男生理解女生的真實意圖。
一項英國調查顯示,72%的18~25歲的英國青年認為表情符號更有助于他們表達自己的感受。有些傳神的表情所傳達的信息也是言語所力不能及的,比如2015年被《牛津詞典》評為年度詞匯的“笑中帶淚”的表情符號,畫面中喜極而泣的復雜感情遠非文字所能傳達,這也是有史以來《牛津詞典》第一次將年度詞匯頒給“象形文字”。
科學研究發現,當我們看到笑臉符號的時候,我們的腦內激活區域和看到真人面孔時是一致的,而我們的情緒也可能會隨之改變,其實很多人都有過盯著手機上的表情符號傻樂的經驗。
作為社會性動物,人對含有臉部表情的符號尤為敏感,它往往比文字更能抓住人們的注意力。表情符號的全球流行正是因為這種跨越文化和地域的限制,具有直達人心的感染力。智能手機上通用的表情符號已經成了一種新的“世界語”,人類表情本身就是跨越種族的表達方式。我們能欣賞來自世界各地的影視作品,前提就是我們無需翻譯就可以閱讀每個人臉上的喜怒哀樂。北京的大學生、北極圈內的愛斯基摩人和紐約出租車司機的笑容并沒有區別。
當然,雖然表情符號全世界都通用,但是每個人都有一些獨特的表情符號使用習慣。比如那些總是在文字信息最后綴上表情符號的人,有可能特別在乎彼此的情緒同步,他們希望溝通不要產生任何誤解,這些符號對他們來說就如同表情和肢體語言一樣不可或缺。
不僅如此,表情符號還可以幫我們表達一些不那么好意思說出來的話。比如要求和道歉,一個萌萌的“紅包拿來”以及自己猛打臉的“求原諒”,看似玩笑,實際上既表達了我們的真情實感,也緩和了尷尬的氣氛。再比如,如果想給對方提個意見,但是又不希望這個意見給對方太大壓力,造成關系緊張,說完之后發一個笑臉或者拱手作揖的表情符號可以幫助緩和氣氛。還有人會在自己犀利毒舌的回復之后,用點兒搞笑的表情符號打個圓場。別小看這個表情符號,它決定了對方是否會當真發火。而當我們不知道說什么的時候,發個不疼不癢的表情符號也可以起到自然終止對話的效果。
雖然表情符號的使用越來越頻繁,但并不是所有的場合都適合大量使用。在有距離感的職業關系中,比如客戶、上級等等,突兀地冒出來諸如“么么噠”的表情符號有可能會起反作用,顯得自己不夠職業,甚至造成誤會。
因為在真實的世界中,我們和這些人接觸的時候會保持適當距離,不會隨意流露情緒,以示尊敬,反之當我們開始使用更多表情符號的時候,往往意味著關系走向親密。
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這種“親密”。我就認識一位朋友,他非常不喜歡別人老用表情回復信息,在他看來,這屬于對方沒有什么說話的愿望,但是又不想讓別人尷尬的敷衍策略??磥碛帽砬榉柦涣骱推渌麥贤ǚ绞揭粯?,使用時都要考慮一下對方的感受,在點擊某個表情之前不妨先問問自己,使用這些符號是否有助于你和某個特定對象,在特定語境中交流。不要為了使用而使用。(汪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