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21個縣(市)區接受教育部義務教育基本均衡評估
今年是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啟動年,我省將首次接受國家評估。昨日,省教育廳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我省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狀況。24日至30日,教育部督導辦評估組將對我省的21個縣(市)區進行“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評估認定,其中包括我市的鼓樓、臺江、晉安、福清、羅源等5個縣(市)區。通過國家認定的縣(市)區,將由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公布名單、授牌,省政府給予經費獎勵。
據介紹,2012年,全省義務教育學校7091所,農村教學點2578個,在校生364.8萬人,小學、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分別達99.99%和98.72%,90%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讀公辦學校,這些指標及每萬人口特殊教育在校生數量都位居全國前列。
學校標準化是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物質基礎。按照規劃,全省要在2015年基本實現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截至2012年底,全省累計投入43億元,共有5318所(占總數75%)中小學通過標準化驗收。前不久,為加強欠發達地區義務教育,省級財政撥出8.6億元資金,用于支持縣域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學校配套建設。其中,6億元用于23個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和有關各縣義務教育、特殊教育教學儀器、電腦等內部條件配套。
隨遷子女、留守兒童義務教育和殘疾兒童少年特殊教育是反映區域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從2011年起,省政府連續三年將“解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列為為民辦實事項目,全省投入25億元資金擴建學校,新增學位20多萬個。2012年全省75萬名隨遷子女中,繼續保持90%就讀公辦學校的高比例。
另外,我省在全國率先將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職工編制標準提高到城市學校水平,率先建立教師隊伍“縣管校用”制度,實行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工資待遇、編制標準、招考聘用等“六統一”管理政策,并在全省遴選11個縣開展教師輪崗交流試點。
根據規劃,從2012年起,經過6年努力,到2017年底,全省85個縣(市、區)和7個開發區全面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