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江區檔案局出版《雙杭人家》畫冊
近日,臺江區檔案局編輯出版《雙杭人家》,全冊共收錄照片316幅,凡6.3萬余字。該畫冊以豐富充實的圖片、文字資料,全景式地展現了上下杭鮮活生動的市民文化,再現了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征遷、保護、修復的歷程,是雙杭街區涅槃前真實資料的一次匯編。
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面積31.83公頃,界區內共有省市區級文保單位14處。它是福建省政府首批認定的9個省級歷史文化街區之一,也是與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齊名的三大福州歷史文化街區之一。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商賈資源使得上下杭成為閩都文化、民商文化的一張活名片。
《雙杭人家》共分為5個部分,即生民篇、閑情篇、尋故篇、記憶篇以及愿景篇。生民和閑情二篇,著眼于上下杭老居民的生活日常,涵蓋吃穿住行、宗教信仰、怡情娛樂等方面。收集到的圖片以最直接的方式重現了居民的生活樣態,捕捉生活的細節,從中尋找“老福州”的舊時光。尋故篇記錄了上下杭諸多“老家當”的現狀。它們有省市區級文保,如采峰別墅、咸康參號、福州商務總會舊址、星安橋、高氏文昌閣、張真君祖廟等;有文化古跡,如大廟山、釣龍臺、興安會館等;還有著名商號,如中孚藥行、德發京果等、大新顏料行等。老舊的樓宇與新興的業態的結合讓這些古跡成為這條街上“熟悉的陌生人”,本章收集的照片并附上簡短介紹,力求撥開歷史塵土重現各古跡的原來面目。記憶篇則從記錄的角度,描繪在舞臺上、書籍中、視頻里、畫布上、展廳內上下杭的模樣。愿景篇收集整理了從2008年到2016年初,上下杭歷史街區自初步立項到開始修復的系列新聞、政策、圖片。本篇以時間線性為基準,展開對上下杭蛻變前后的政策的重現,是街區浴火重生的重要依據與導向。
據悉,該畫冊是臺江區檔案局出版的《記憶·臺江》系列的第二冊,該冊充分運用網絡思維,借力網絡媒體,集結“草根”力量,對反映上下杭的各類信息進行收集、分類、整理。該系列從城市發展的各個細小角度出發,力圖重繪臺江的歷史脈絡,留住臺江的城市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