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居民心聲 整治小區環境
近日,記者來到臺江區天馬新村,70歲的趙須坦和鄰居們正坐在小區中心花園的石椅上閑聊(如圖)。小花園里綠樹成蔭,石桌、石椅、石子路、草坪等都是去年底新安裝、鋪設的。“從去年到今年,我們小區環境變化太大了,煥然一新!”趙須坦形容現在的天馬新村是“美好的小家園”。
“以前這里雜草叢生,老鼠很多。”趙須坦說,在去年以前,天馬新村由于缺乏物業管理,小區臟亂差,綠化損毀,路面坑坑洼洼,居民們連個活動的場所都沒有,失竊案件也時有發生。這些問題,是大多數無物業小區的“通病”,更是“頑疾”。
“頑疾”該如何治理?去年初,義洲街道浦東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陳秋平帶著社區干部來到小區,召開居民代表座談會征求意見。“我們提出,小區沒有健身器材,能不能先解決這個問題?”趙須坦說,小區里的老人不少,大家希望能就近活動筋骨,看到其他小區有健身設施,都挺羨慕。3個月后,這個問題真的解決了,大家高興極了!
健身器材有了,可周邊不是雜草,就是泥巴地,讓居民們的興致大打折扣。經過一段時間的摸底、準備,去年下半年,浦東社區啟動了天馬新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社區根據居民們的意見和要求,確定了整改的具體項目。幾個月后小區大變樣。趙須坦說,小區新鋪了水泥路,重新規劃了停車位,整潔有序多了;新裝了探頭、路燈等,一年來都沒有發生過治安案件;居民們最盼望的中心花園也竣工了,成了大家健身休閑的場所。
但最讓趙須坦感慨的不是環境的變化,而是近幾年來社區服務的變化。他說,特別是開展“四個萬家”活動以后,社區干部和群眾走得更近了,服務也更貼心、到位,他們看在眼里、暖在心頭。
新聞鏈接環境整治讓社區換新顏從去年到今年,浦東社區先后啟動了天馬新村、保溫瓶廠宿舍、玻璃廠宿舍等無物業小區、老舊居民樓的環境綜合整治項目,投入資金數十萬元。通過開辟休閑健身公園、整治路面、粉刷立面圍墻、規劃小區停車位、疏通下水道、綠化補植、增設桌椅、安裝路燈和監控探頭等,小區實現“溝通、路平、燈亮、安全、衛生、有序”,環境明顯改善,受到了居民的好評。記者手記巧啃“硬骨頭”真心贏民心無物業小區整治是件好事,但也是塊“硬骨頭”。整治牽涉的事情方方面面,單單居民就有成百上千戶,意見不統一就會障礙重重,甚至有可能把好事辦砸。
如何把好事辦得更好?浦東社區的工作方法很巧妙,先通過座談會,面對面傾聽居民的心聲,梳理群眾的意見。對大家提出的“增設健身區”的緊迫需求,不是打個馬虎眼,敷衍了事,而是馬上就辦,積極向上級爭取、協調,以真心贏民心。承諾兌現了,居民也就認可了社區的辦事能力和效率,大家齊心協力,共同推進后續的全面整治工作。
不管是多難啃的“硬骨頭”,相信只要能干加巧干,傾聽民聲、用心服務,最終都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