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峰社區:一個老舊社區的美麗蛻變
核心提示
上世紀90年代,我市形成了不少以拆遷安置戶為主體的社區,部分社區環境差、賭博多、斗毆多、不講道理的人多。臺江區鰲峰街道亞峰社區曾經就是這樣一個社區。然而經過20年發展,如今的亞峰社區發生了巨大變化,它成為全國創建文明社區示范點,被授予“福建省文明社區”等榮譽稱號,還成立了我省首個托老所,有一個占地面積近百畝的現代化公園……
由福州市委文明辦、福州市委農辦、福州市文化新聞出版局、福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福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與本報聯合主辦,安利公司協辦的“安利杯”第二屆福州最美文化村(社區)評選活動正在火熱進行中,這一站我們將帶讀者前往老舊社區改造的典范——福州臺江區鰲峰街道亞峰社區。
亞峰社區位于臺江區東南部,面積1.54平方公里,人口5104戶17853人,社區內有蔬菜、副食品、花鳥市場等五大批發市場、一所中學、一所小學和兩所幼兒園、4個老人活動中心、近百畝的亞峰公園和體育健身長廊、兩個能容納3000人以上的中心市場。成立于1994年的亞峰社區,從過去的臟亂差,到目前赫赫有名的全省文明社區,它是如何實現華麗轉身的?
從繁華的臺江萬達金融街對面的曙光路往前走1000米,就進入了亞峰社區。這里的居民樓普遍建于上世紀90年代,社區居委會更是上世紀80年代的建筑。雖然老舊,社區規劃倒是井井有條,地面也整潔干凈。
亞峰社區和北面的光明港之間,建有百畝亞峰公園。雖說是公園,其實就是亞峰社區的后花園,因為公園沒有入口、出口,而是和亞峰社區融合在一起,用不少居民的話來說,就是走出家門就進入公園。
和老舊的社區居民建筑不同,剛剛重建的亞峰公園是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地方。近百畝的公園不僅建有古樸典雅的重陽亭,還鋪設了新近很流行的彩色慢行道,各種花草樹木錯落有致。每當晨曦初露,晨練的居民便在公園里悠閑地鍛煉;夜幕降臨時,居民則在公園的露天舞池翩翩起舞,成為社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采訪中,亞峰社區的居民對現在的社區環境非常滿意,但是說起20年前的情景,居民們個個都皺起眉頭。據介紹,1994年社區居民剛搬到這里時,不僅配套設施不健全,交通不方便,看病難、買生活用品難、入學難,治安狀況差,而且社區周圍遍布工地、養牛場、養鴨場、石灰場,東邊還有座面積300多畝、高達26.8米、容量68萬噸的垃圾山。從元洪城搬到這里的鄭先生說,剛入住時,雖說房子是新的,但是整日窗戶都不敢開,“一打開,光明港飄過來的臭氣會把人熏暈。”從不敢開窗到坐擁百畝公園“當家”20年,有病也沒空看
社區居民劉先生說,絕大部分居民在剛搬入亞峰社區時都有很多怨氣。不過,在社區居民和社區居委會的共同努力下,社區軟硬件都有了很大改善。不少居民說,這其中不得不提到的是居委會主任馮珍。
1994年,亞峰社區成立伊始,馮珍便走馬上任成為居委會主任,一直干到現在。面對社區成立之初的惡劣環境以及居民的不滿,馮珍經常兩頭跑,一邊跑東家串西家做居民思想工作,一邊向上級部門反映群眾呼聲。面對個別不滿居民跑到她家打罵,甚至摔東西、扔垃圾,馮珍都默默忍受。由于身體超負荷運轉,有一次,她累病了。經醫生檢查,她身上長了一個腫瘤,需要立即住院開刀。可她一想到許多工作還在等著她,就咬咬牙,求醫生立即開刀、盡快出院。術后她只在家休息了兩天,便撐著病體繼續忙碌著。由于當時手術太倉促,調理也沒跟上,現在她落下很多疾患,遇到下雨天就全身麻痹酸痛。
“我們社區今天變美了,和社區居民的共同努力是分不開的。”回顧20年來社區的變化發展,馮珍頗為感慨地說。
馮珍的努力得到了社區居民的一致認可,她本人也獲得了全國優秀社區工作者的榮譽。
看不見的變化更值得稱道
環境的變化是看得見的,在社區居民陳筱瓊看來,看不見的變化更值得稱道。
“以前我們社區很不文明,到處都能聽到有人說臟話、粗話,現在基本上聽不到了;以前打麻將的人多,現在也少了,現在大家都喜歡參加文體活動了。”陳筱瓊說,1995年剛搬入亞峰社區時,她和其他幾位居民就在居委會支持下成立了舞蹈健身宣傳隊,一開始參加的居民并不多,但是慢慢地,有人來看了,然后不少人都加入到他們的隊伍中,“在健身中我們都成了好朋友,誰家有困難,我們都集體伸出援手,比打麻將吵來吵去有意思多了。”
目前,亞峰社區有多支民間文藝隊伍和武術隊伍,如腰鼓隊、花扇隊、舞劍、太極拳表演隊等。在亞峰社區,記者還看到了公德長廊,誰家尊老愛幼,都能上光榮榜;社區還評選“五好文明家庭”、“文明樓棟”等;每逢重大節日,組織居民舉行升國旗儀式;每年元旦組織年滿18周歲的青少年舉行成人宣誓儀式。據社區居民介紹,不少之前搬離亞峰社區的居民現在都很后悔,因為亞峰社區的今天已然是宜居好地方。
成立我省首個“托老所”
亞峰社區一個突出的特點是關心老人。社區內有老人活動中心、老人休閑亭、錄像廳、棋藝室、閱覽室、健身室、桌球室,還有健身路徑和籃球場等文化娛樂場所。
2008年5月底,亞峰社區夕陽康樂之家成立,這可是我省首個“托老所”。夕陽康樂之家共兩層樓,樓下有廚房和餐廳,以及一個面積較大的活動室,設有麻將桌、電視、報刊角等;樓上有休息室、老年學校和健身室。
在康樂之家,不少老人對記者說,孩子們擔心無人照料他們的生活,原來考慮讓他們去福利院,但老人們都不樂意。在他們看來,已經在這個社區住了十幾年,這里的人都非常熟悉,鄰里之間互幫互助,他們更愿意呆在康樂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