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江有大愛 處處見善舉
五菜一湯,每天兩餐免費供應,任何人都可以進去食用。在臺江區蒼霞街道河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由一對80后夫妻發起開辦的“愛心素菜食堂”成為不少孤寡老人的暖心之地,每天來這里吃飯的人多達八九十人。目前,夫妻倆還計劃在更多社區開辦“愛心食堂”,讓更多的孤寡老人感受到溫暖。
傳播崇德向善正能量,擦亮“誠信臺江”金招牌,搭建志愿服務連心橋……近年來,臺江區深入開展文明創建活動,“文明臺江”深入人心。
傳播崇德向善正能量
臺江有大愛,處處見善舉。閩江邊,“托舉哥”以最后的力量,完成了對見義勇為的完美詮釋,生命的最后一刻定格于救人壯舉;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臺江中醫院院長吳熙五十余載如一日,傾心竭力投入慈善事業,他開創的民營醫院慈善醫療模式繼續感動著人們。
近年來,臺江區深入開展“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評選表彰活動,發動干部群眾從平凡崗位和日常生活中,推薦出一批可信、可敬、可親、可學的道德典型人物,在群眾中持久發揮榜樣示范效應,加深人們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理解認同,激發群眾參與道德建設的熱情,在全社會傳播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通過評選表彰活動,曾經默默無聞的身邊好人成為精神世界坐標式的“道德明星”,這些“身邊好人”,經歷真實、可親、可敬、可學,來自基層百姓,經媒體宣傳、老百姓廣泛評議,逐漸升格為標桿式的“最美人物”和時代典型,比如劉安娟、馮振波、吳佳鈴等人,分別榮獲省市“道德模范”“美德少年”“身邊好人”稱號,他們的先進事跡匯編成冊,結集出版了《感動臺江系列叢書第三輯——大愛暖臺江》一書,為公民見賢思齊,提升思想道德水平提供了豐厚的養分。
在發揮道德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的同時,臺江區還建立起關愛幫扶機制,想方設法為生活困難的“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排憂解難。每逢節假日,區領導都會登門拜訪,為他們送去節日的問候。
擦亮“誠信臺江”金招牌
7月1日,臺江區舉行第八批“黨員誠信店”授牌儀式,臺江萬馨隆服飾店、福州久泰貿易有限公司等43家黨員經營戶榮獲“黨員誠信店”稱號。至此,臺江區“黨員誠信店”已達511家,覆蓋全區90%以上,在全國縣(市)區中位列第一,成為“誠信臺江”建設的響亮品牌。
作為全省首個成立縣(區)級誠信促進會的城區,臺江區始終堅持立足商貿區實際,把建設“誠信臺江”作為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的重要內容。經過多年的發展,誠信建設的規模不斷壯大,行業覆蓋面更加廣泛。針對不同群體的不同特點,該區在黨員經營戶中開展創建“黨員誠信店”活動,在窗口服務行業開展“窗口行業標準服務創誠信”活動,在區屬中小學校開展“誠信文化進校園”活動,在社區基層開展創建“誠信計生社區”活動。“黨員誠信店”作為非公黨建的典型被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廣泛宣傳;未成年人教育讀本《誠信三字經》作為德育教材進入全區各中小學校;房地產和電力等行業通過開展“誠信納稅”活動,成為全區稅收入庫的重點稅源……一個個誠信的亮片被串成線、連成片,為“誠信臺江”建設增光添彩,“共鑄誠信,同創文明”已越來越成為臺江人的共識和自覺行動。
搭建志愿服務連心橋
2014年3月2日,臺江青年會廣場,由臺江區團委、臺江區志愿者聯合會、“微時刻”研發團隊舉辦的“微時刻”智能志愿者綜合管理平臺APP上線發布會舉行。作為福建省首個實現志愿服務數字信息化管理的智能平臺,它被賦予了“領跑志愿者數字化管理,主推公益事業智能化革新”的使命。
自2010年建立全市首個區級志愿者聯合會以來,臺江區始終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推動志愿服務工作不斷向科學化、規范化、常態化邁進。目前,全區共有志愿者54000余名,各類志愿服務隊300余支。全區52個社區成立了志愿服務站,健全完善了活動登記、項目對接、評星評優的工作機制,建立了“社工+義工”的聯動模式,專業社工與社區志愿者結對,幫助指導社區更好地開展志愿服務活動;開展“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自然”志愿服務,進家入戶幫扶空巢老人、留守流動兒童、困難職工、殘疾人等特殊群體;開展“快樂返鄉”春運志愿服務,幫助返鄉農民工網上訂票;開展征遷義務搬家志愿服務活動,幫助行動不便的老人順利遷入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