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江和諧征收成就“三個一”
說到棚戶區,你會想到什么?低矮、破舊、擁擠、臟亂……住在里面,有太多的困難與不便。對一代又一代的棚戶區居民來說,早點住上好房子,是天天都盼著的事。如何讓棚戶區脫胎換骨,讓棚戶區居民從“憂居”到宜居,臺江區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去年,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地塊房屋征遷工作啟動,項目總占地面積477.45畝,房屋總建筑面積40萬平方米,涉及總戶數4076戶;今年,該區又實施了太平汀洲和蒼霞地塊房屋征遷,項目總占地面積576.45畝,房屋總建筑面積60萬平方米,涉及總戶數6000戶。
占地面積1000畝,涉遷群眾1萬戶,改造體量100萬平方米……兩年時間里,臺江區舊改工作創下了“三個一”的“臺江紀錄”和“臺江速度”,呈現出“萬人搬遷靜悄悄”的和諧局面。
萬戶居民從“憂居”到宜居
60多歲的林碧華做夢也沒有想到,有生之年還能住上帶電梯的新樓房。
臺江上海新苑6樓一套90平方米的安置房里,三室一廳一廚一衛一陽臺。林大姐一家祖孫6口搬進這套新房子已經2個多月了。“地段好,樓層高,有電梯,小區環境好,購物方便,配套學校也好,最重要的是再也不用擔心‘火燒連營’了。”談到新家,林大姐充滿了幸福感。
跟林大姐一樣開心的還有1萬戶居民。
房屋征收歷來是一項牽涉面廣、政策性強、容易引發糾紛的老大難問題,臺江區贏得廣大群眾認可、成就“三個一”的秘訣在哪里?答案是推行“科學征遷、合力征遷、高效征遷、陽光征遷、溫情征遷”的“五位一體”和諧征收模式。為了讓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臺江區堅持黨員帶頭攻堅,全面推行一線工作法。征收過程中,1000多名黨員干部走街串巷,上門入戶,早晨六七點上班,晚上八九點下班,周末加班加點,遇到特殊情況隨叫隨到,深入細致做好每一戶的服務工作。
從區委、區政府到街道社區,各級機關黨員干部“各負其責、一抓到底”。這一“包干責任制”不僅迅速推進了舊改工作,更使政府與百姓之間做到了“心貼心”。房屋征收改造指揮部里,收到的錦旗、感謝信從無到有、由少到多,一些被征收戶還跟征遷工作人員結下了深厚情誼。
民生福祉城市建設“雙贏”
“臺江舊屋區片多、面廣、量大,房屋密度大、人口密集,不僅安置量大,改造后因道路預留、房屋退距、市政設施、綠地、教育用地等得地率又較低。”臺江區相關領導表示,2013年初的一次摸底調查顯示,臺江未改造舊屋區占地約3300畝、總建筑面積約360萬平方米、總戶數約3.5萬戶,改造壓力可想而知。
為了實現千家萬戶民生福祉與城市建設發展“雙贏”,臺江區積極謀劃,結合市政建設、內河整治、環境整治、成片舊屋區改造等,按照三個同步(同步實施一批征收、同步推進一批出讓、同步謀劃一批舊改)、滾動實施、科學推進原則,全力加快推進改造工作。
去年,臺江區計劃安排的22個舊屋區改造項目中,包括13個實施征收項目、4個計劃推進出讓項目和5個計劃前期謀劃項目,總占地約2800畝,總建筑面積288萬平方米,涉及2.5萬戶,分別占轄區未改造舊屋區占地面積的85%、總建筑面積的80%、戶數的71%。目前,光明港一支河和二支河整治、高橋西路舊屋區、白馬河景觀帶建設用地、延平路南側等8個地塊的房屋征收任務工作已全面完成,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地塊的房屋征收任務也基本完成。
臺江區今年計劃實施舊屋區改造項目18個,其中已經啟動的11個項目用地面積846.26畝,房屋征收面積89.69萬平方米,征收戶數7756戶,除太平汀洲、蒼霞地塊外,還包括閩運福州公交公司地塊、東西河(臺江段)整治地塊等。此外,排尾紅星周邊、南公園及周邊等7個地塊近1300畝土地的征收前期準備工作也有條不紊推進。
建起廣廈千萬間
高樓拔地而起,道路筆直寬闊,公園生機盎然。走進臺江,隨處感受到的是少說多干、奮勇爭先的火熱激情,時刻觸摸到的是大眼界、大思路、大手筆所激發的勃勃生機,一個“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的新臺江正在加速實現。
記者獲悉,目前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核心區保護改造工作已經啟動,其中三捷河東西兩端的地塊已圍擋并啟動拆除更新建設,西側游客接待中心最快明年5月18日前完工。此外,上杭路東段、隆平路北段2000多米長的外立面景觀整治工作也于9月正式啟動,預計年底前完工,將打造成具有濃厚中西合璧建筑文化特色和典型閩商文化特色的傳統街區。
在上下杭不遠處,還有一張城市名片正羽化成蝶。隨著征遷工作進入尾聲,太平汀洲和蒼霞將華麗“變身”,成為全面貫通福州歷史文化名城中軸線的“明星工程”、全力改善城區人居環境的“民心工程”,這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一個高端、生態、宜居、人文的全新城市綜合體將悄然崛起于昔日的棚戶區。
臺江區領導表示,下一步,將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積極融入福州新區開放開發和閩江口金三角經濟圈建設大局,深入實施“中心突破、兩翼齊飛”發展戰略,扎實做好民生工作,打好棚改攻堅戰,進一步改善人居環境,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