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宣傳普及大眾化的臺江實踐
一、突出群眾性,理論宣傳普及與發揮群眾作用相結合。
沒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沒有最大限度的群眾參與,科學理論就難以為最廣大群眾所掌握、所接受,理論宣傳普及大眾化也就難有成效。我們充分發揮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設計群眾融入科學理論武裝大局的過程和載體,涌現出群眾自發參與的“社區讀報組”和宣講論壇,營造了群眾熱情參與并創造性地開展宣傳普及工作的生動局面。
一是全過程覆蓋可持續。圍繞形勢政策宣傳教育工作每個階段的工作任務和重點,提出相應的實施方案和目標宗旨,對宣傳教育工作的總體目標、主要內容、工作安排、步驟措施等進行精心規劃部署,并不斷地總結提升經驗。進一步建立完善全區理論宣傳普及工作的考核、評價與協調機制,促進理論宣傳普及的長期可持續推進,實現了形勢政策宣傳教育工作的常態化、制度化和科學化。
二是全民眾參與求實效。理論宣傳普及的重點放在基層,對象在基層,成效也由基層來檢驗。我們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的宣講教育過程,作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實踐過程,打造宣講互動和群眾廣泛參與的立體模式,在全區上下營造深入學習貫徹六中全會精神的濃厚氛圍。在制定出臺《中共臺江區委關于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加快建設文化強區的實施意見》過程中,我們就通過座談交流、調查研究、個別訪談、問卷調查等形式,積極吸納黨員干部和基層群眾的意見建議,把實施意見醞釀形成的過程,轉化為動員群眾、統一思想、凝聚人心、激勵斗志的過程,真正形成推動我區“文化強區”建設的強大合力。
三是全媒體聯動壯聲勢。理論宣傳普及工作需要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和良好的社會環境。我們整合宣傳時報、理論內刊、互聯網絡、社區宣傳欄、電子屏幕、理論宣傳走廊等各種媒介平臺,特別是利用微博、手機短信、QQ群等新興網絡傳播平臺。進一步建立健全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互動配合機制,積極構建立體化、全方位宣傳格局,改進提高理論宣傳普及的整體效果,著力形成強大的理論宣傳普及聲勢。
二、強化實踐性,理論宣傳普及與創新工作載體相結合。
推進理論宣傳普及工作,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需要我們不斷研究和創新工作載體,既要增強宣傳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更要注重知行合一,強化實踐性。我們緊密聯系臺江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結合居民群眾思想動態特點,創新工作載體,把理論宣傳普及與人民群眾普遍關心關注的重要問題結合起來,努力推動科學理論內化為人們的理想信念,外化為人們的良好行為規范。
一是與“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相結合。中華傳統節日以潛移默化、寓教于樂的形式展示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表達著對美好的理想、智慧與倫理道德的追求和向往,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傳統美德公德的重要載體。對傳統節日的傳承,就是對民族之根的認同。我們把理論宣傳普及大眾化與“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有機結合起來,以“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主題,圍繞春節、坳九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重要傳統節日和“五一”、“七一”、“十一”等重大紀念日,廣泛開展道德模范巡講、敬老愛老教育、黨史黨情展覽等主題教育活動,組織開展黨的歷史、新中國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