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江區突出“五項特色教育”培育未成年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近年來,臺江區在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始終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為主線,緊緊抓住思想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傳統文化教育和誠實守信教育這五大方面內容,努力引導廣大青少年在學習中受到教育,在實踐中得到鍛煉,進而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明確自己應該肩負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
一、創新實踐載體,深入推進思想道德教育
著力打造三大教育平臺。一是“道德講堂”教育平臺,在全區29所中、小學校和73個社區建成了“道德講堂”,根據未成年人自身特點,主動溝通未成年人的生活實際,一起探討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價值觀沖突等問題,培養未成年人的自主認知能力,同時邀請“美德少年”等身邊典型講述道德感悟,并通過“數字青少年宮”、“文明小博客”等網絡平臺深化教育效果,向未成年人輸送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如臺江第三中心小學向每個新生贈送“道德存折”,鼓勵學生們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養成文明禮貌的好習慣、好行為。中亭街東社區利用暑期時間,邀請名師帶領未成年人誦讀《弟子規》、《孝經》等國學經典,聆聽道德小故事,感受中華孝文化。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平臺,建立健全了包括區級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中小學校心理健康咨詢室、社區心理健康咨詢室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三級工作網絡,培訓了100名社區心理健康咨詢員持證上崗。三是法制教育平臺,依托臺江區鯤鵬青少年事務服務中心,整合來自福州各大高校的學生及社會熱衷公益的愛心人士,運用專業的方法為未成年人,特別是閑散青少年和農民工子女提供心理輔導、行為矯正、就業指導等專業服務,目前已有600多名問題青少年在中心社工的幫扶下走出困境,回歸正常的學習生活軌道。
二、堅持貼近實際,深入推進理想信念教育
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今年以來,我區在全區中小學校開展了“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將“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與學校日常教育教學相結合,在課堂教學、校園文化建設、社會實踐和學校管理中緊緊抓住“中國夢”這個主題,通過各種教育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思想信念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生將個人夢想和“中國夢”結合起來,為實現“中國夢”貢獻力量。首先,上好以“中國夢”為主題的“開學第一課“,組織全區中小學生開展以“我的中國夢“為主題的演講比賽,鼓勵學生以實現“中國夢”為動力,珍惜大好時光,牢固樹立遠大理想,堅定崇高信念,努力成為祖國建設的有用之才。其次,開展了“青春志·我的中國夢”系列活動,團區委等單位牽頭開展了青少年“微心愿”認領主題活動,向全區困難家庭中小學生、農民工子女等征集“七彩微心愿”,并向社會各界公開接受心愿認領,號召社會愛心人士幫孩子們完成夢想。第三,結合“六一”國際兒童節開展“我的中國夢”系列宣傳活動,開展了“愛心匯聚臺江,圓夢七彩六一”校園文化節、“心手相牽,共享溫情”關愛留守兒童等活動,營造了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
三、突出基地作用,持續推進愛國主義教育
將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環節,通過有效整合社會資源,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使基地教育成為學校教育的有效延伸。位于臺江區太平山的“高家大院”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共閩浙贛福建省委福州通聯絡總站,演繹了“永不消逝的電波”的精彩革命故事,被列為福建省黨史教育基地。近年來,“高家大院”開展了面向未成年人的“走進太平山,尋訪紅色記憶”主題夏令營、“喜迎十八大,銘記黨史,做黨的傳承人”圖文資料展等系列活動,開辟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社會課堂。省級黨史教育基地、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雙虹小學是早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地下革命據點,具有悠久的革命傳統。今年“六一”國際兒童節期間,臺江區委黨史研究室和雙虹小學聯合舉辦了“紅領巾相約中國夢”數字青少年宮項目啟動儀式。聯系愛心人士為學校捐贈10萬元人民幣用于建設數字青少年宮。通過數字青少年宮網絡化、多媒體化、互動化的體驗式教學,讓新時代的少先隊員感受革命年代的英雄事跡,堅定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