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開始動遷
昨日下午,臺江區舉行歷史文化街區地塊(上下杭)房屋征收工作動員暨業務培訓大會,對上下杭房屋征收工作進行全面動員部署,征收補償方案將于近期出爐。這意味著,備受關注的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改造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
臺江的上杭路和下杭路,俗稱“雙杭”,是近代福州的商業中心和航運碼頭,有“福州傳統商業博物館”之稱。據《福州雙杭志》記載,上下杭附近的大廟山以南原是閩江水域,宋朝后期,沿岸兩處沙地逐漸形成陸地,即今上下雙杭。隨著人口增多,街市形成,加之南側有興安河聯通閩江,水陸交通便捷,閩北土特產皆集于此,行棧鱗次,商賈云集,經營物資達數百種,商品輻射全國,甚至遠銷東南亞。清末民初,隨著商業的極度興盛,這一區域聚集了許多經濟界的名人,并興建會館。據統計,當時上下杭地區曾有過14所同鄉會館,孕育了早期的物流業并使上下杭成為老福州經濟商貿中心。
我市決定將上下杭改造成以“商會文化”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街區,與三坊七巷的“士人文化”遙相呼應,成為福州另一張地理名片。根據市城鄉規劃局今年5月底公示的《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草案,上下杭將以居住、商業、旅游、文化等復合功能為主,形成具有濃厚福州傳統建筑文化特色和典型福州傳統社區文化特色的傳統街區。
據了解,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范圍為北至福州四中、天勝花園,南至中平花園、洲邊小學,西至白馬路、隆平路,東至高頂路、三通路,總用地面積23.54公頃。建設控制地帶“四至”范圍為北至延平路、學軍路,東至中亭街西側三通路,南到中平花園北側、中平路,西至隆平路、白馬南路,面積8.29公頃。《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草案明確,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將分為下杭片商業休閑區、三捷河休閑旅游帶、上杭路商貿會所區、文化展示區、龍嶺頂民俗休閑區、創意街區、商業體驗區等七個功能分區,除了恢復原有河坊筑堤的建筑形態和三捷河傳統風貌外,還將展示上下杭非物質文化遺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