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宴告別老鄰居 搬遷迎接新生活
昨日中午,臺江區上杭路166號大院比平時熱鬧了許多。大院里的老居民聶德強親自掌勺燒菜。沒多久,一盤盤可口的菜肴陸續端上桌子:煎帶魚、白灼蝦、魚丸湯、芋泥……席間,賓主雙方吃著熱氣騰騰的飯菜,憶往昔、拉家常。最后,大家共同舉杯,祝愿今后生活更美好(如圖)。
這不是普通的家宴,這是聶德強與上下杭的“告別宴”,宴請的客人是同住一個屋檐下的鄰居。
30多年前,在福州市文化用品批發公司上班的聶德強從新店搬到單位安排的上杭路166號大院,一直住到今天。聶德強說,30多年來,鄰里相處融洽,對他也是百般照顧。這頓“告別宴”,既是告別,更是感謝。
為了這頓“告別宴”,聶德強花了不少心思,一大早起床買菜、洗菜、煎煮……但他是開心的。
兩間屋子,不足60平方米。這是聶德強一家4口多年來居住的地方。如今,兩個兒子都已長大,大兒子更是到了娶媳婦的年紀。“老房子很破舊,面積也小,根本沒辦法給兒子當婚房。”因為這件事,聶德強很是焦慮。
慶幸的是,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地塊房屋征收工作啟動了。“意向產權調換房在浮村佳園小區,房子面積約120平方米。”談到征遷一事,聶德強滿心歡喜。“現在就等著簽約、交房,然后給兒子辦喜事。”
在里進巷11號,67歲的石國棟和老伴游子金也在為“告別宴”忙碌著,他們宴請的對象是親戚朋友。
老石家的房子屬于公房,已有上百年歷史,住過石家五代人。“從出生起就一直住在這里,有感情了,左鄰右舍相處得非常愉快。”對這座房子和這個地方,老石有著特殊的情感。
即便如此,對于上下杭征遷,老石還是打心眼里支持。“供我們選擇的安置房很多,我們比較喜歡福機新苑,能置換75平方米的房子,夠我和老伴住了。”老石說,兒子和媳婦已經有房子了,孫子今年也考上了大學,他和老伴希望搬到環境好點的地方住,安享晚年。“這次總算如愿了。”
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是福州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街區。上下杭地區商業崛起于明代,清代中期至民國初年成為輻射全省、溝通海外的商品集散地,聚集了260多家商行以及眾多大宅院。我市決定將上下杭改造成以“商會文化”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街區,與三坊七巷的“士人文化”遙相呼應,成為福州另一張地理名片。目前,上下杭房屋征收工作已全面啟動,所有的房屋征收簽約工作將在明年1月15日前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