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老建筑 需好好保護
隨著臺江上下杭征遷工作全面啟動,上下杭地區一些有代表性的商號和民居的保護也牽動著人們的心。一些市民、網友希望這些老建筑能得到很好保護,使其成為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的重要風貌景點。昨天記者尋訪了其中部分老建筑。
咸康藥行:屋漏蟻蛀
與隆平路交叉口的下杭路219號,是解放前名噪福州的咸康藥行舊址,為閩侯人張桂榮所創辦。
房子是民國建筑,為石頭砌墻,大門左右設有櫥窗,券頂石門框上“咸康參號”由清代名人鄭孝胥書寫,并配對聯“咸寧資上藥 康樂晉同胞”。樓共三層,為磚木結構,中西合璧建筑,占地面積約275平方米,前設營業大廳,后有藥材倉庫和住宅。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0年前,記者初訪咸康藥行,這里是一家藥品公司的倉庫。現在,這里是一家廣告公司,樓內雜亂地堆著戶外廣告布和垃圾,租戶準備搬遷。
從樓下往上瞧,房子構造呈回字形。一樓為敞廳,左右各有木梯上樓。10年前,每層樓梯地面都很講究地釘著保護木板的銅皮,現在銅皮沒了,木板深深凹陷,樓板吊頂脫落。“這里漏雨很厲害,房梁上都被白蟻蛀了。”廣告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記者出門時,發現大門石墻的墻基出現一道裂縫,下水管漏出的水流滿了墻壁。
這幢樓的背后,即隆平路47號,如今住著張桂榮的后代。據張桂榮68歲的女兒張新煌介紹,其父14歲到福州“大生春”藥店當學徒,隨后在上下杭開了兩家藥店。1918年,26歲的張桂榮在商業旺地下杭路口開了第三家藥店“咸康參號”。由于他精通業務,“咸康”成為當時福州四大藥店(回春、咸康、四省、華來)之一。
1956年,咸康藥行公私合營后,改為福州醫藥站第三經營部。10多年前,企業改制為福建同春股份有限公司第二藥品分公司。
倪文彬故居:建筑精美保存完好
隆平路57號,是潭尾街大木材商倪文彬的故居。“它雖是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增的文物點,但建筑裝飾構建非常好,門扇都是楠木雕刻的,保存非常好。”臺江區博物館館長王惠明介紹說。
10年后舊地重游,記者仍然被眼前精雕細刻、泛著紅光的楠木雕門扇深深吸引了。第三進大廳兩側廂房有二層樓,二樓通過走廊與天井的披榭二樓相連,兩個披榭之間又通過走廊相連,二樓披榭和走廊都有窗戶可通風,這些都與三坊七巷明清建筑不同。三坊七巷老宅大廳兩側的廂房僅一層,不與披榭相連。
高大的廂房楠木門扇上,精美地透雕著四季花卉圖案,工藝極其精湛,可與三坊七巷的歐陽氏民居花廳媲美,可想見主人當年的榮華富貴。
據省文史館館長盧美松介紹,這些圖案代表福州仕人文化,都是富貴吉祥的內容,寓意木材商期望子孫金榜題名。
倪文彬故居占地面積為761.57平方米,共四進,頭進在潭尾街102號,為典型的中西合璧式的民國建筑。倪文彬故居,目前一半為其孫子、66歲的倪傳樺所有,一半賣給了張桂榮的后人。
據倪傳樺介紹,倪文彬三兄弟在潭尾街開了“倪天益板行”,三兄弟主要經營木材生意,兼營中藥材。發財后,蓋了這座房子。“木料都是精選的,大廳門都是楠木雕的,墻是杉木做的。每根木柱都是百年杉木,頭尾一樣大。”倪傳樺介紹說。
“五口通商”后,福州曾是全國三大木材集散地之一,倪文彬的故居也從側面見證了福州木材商業繁榮的情景。
“這里夏天很涼快,水井的水很干凈,冬暖夏涼。希望以后還能遷回來。”倪傳樺望著老屋留戀地說。
高氏文昌閣:希望得到完整修復
區級文保單位高氏文昌閣藏身于上杭路134號二進后面的彩氣山上。上7級石階,左拐,進門洞,再上10多級石階,來到第三進——一個清靜、幽雅的小院。
院子占地180平方米,院子中央就是建于清嘉慶年間的高氏書齋——文昌閣。閣兩層,重檐歇山頂,飛檐翹角。
臺江區博物館館長王惠明介紹,文昌閣二樓原先供奉有文昌帝君。文昌帝君相傳是專司學問、文章之神,又是科舉士子的守護神。高氏文昌閣的建筑,說明上下杭工商界人士崇尚文教,注意培養子弟讀書、仕進。
樓閣南面有假山、六角池、修竹、桂樹和鯉魚跳龍門的墻頭泥塑。整個院子下水道設計得相當精巧,“不怕水大,山上雨水沖下來,從沒堵過。”看門人徐師傅說。
前年,省市文物部門和臺江區投入110多萬元,對文昌閣進行修復,目前還差一二進未修。
王惠明說:“文昌閣修好了,前面的附屬建筑(即一二進)很好,不修可惜。希望能在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工程中得到修復。”
羅氏綢布莊:如今是倉庫
羅氏綢布莊,位于下杭路181號,這里是榮華棉布商行的舊址。這是清末建筑,坐南朝北,共三進,占地面積約1181平方米。青磚外墻,石門框上部為民國時期增設的石制券頂。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據看門的老林介紹,上世紀五十年代,市五金批發公司倉庫就租在這里,過幾天就要搬了。房子雖被改成倉庫,變得空空蕩蕩,木構梁架也已發霉,但整個建筑格局、梁架都在,一些精雕細刻的建筑構件還保存完好。
在三進游廊的卷棚梁架下方,有一根十多米長的燈桿,燈桿上還有一些類似花籃或元寶形狀的雕花構件。“這根燈桿是楠木做的。據說,這么大的楠木燈桿,全國只有三根。”老林說。
上下杭曾經商行、貨棧云集,興盛時上杭路就有20多家經營綢緞、布匹和紗羅的商家,下杭路有榮華、奇生、建新隆和聯友等商家,隆平路、大廟路等也有分布。羅氏綢布莊(榮華棉布商行)就是它們的一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