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城管”督辦“頑疾”兩天根除
昨天上午10時,臺江路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
在臺江步行街公交車站背面,環衛工人陳東思和同事們正用高壓水槍沖洗人行道,水流挾裹著泥土、污物,“嘩啦啦”地從東側排水口流進污水管中(如圖)。
20多天前,這片人行道還是污水橫流的“重災區”。下雨積水,天晴了還積水。商業區人流量大,常有人不小心踏進水里。為這,陳東思和同事們沒少被投訴,說他們“保潔不到位”。
環衛工人們心里委屈,因為這里地勢低洼,只有一個“排水口”,而且還是堵的。一旦積水,他們只能用畚斗一瓢一瓢地把積水舀出來倒掉,排一次水起碼要1個多小時。下次再積水,仍然要“重復勞動”。
那么,把“排水口”疏通不就好了嗎?濱江社區黨支部書記方青說,去年他們試過,把“排水口”挖開,卻發現與之相連的竟是電纜溝!
找建設或市政部門?兩個部門派人到現場看過后均表示,這里屬于元洪錦江小區的管轄范圍,應由小區物業公司來處理。他們建議,要“治本”,得新挖一條排水溝才行。物業公司找人估算工程造價,要近6000元,總公司沒批,便不了了之。
這事拖了1年多,就在大家以為沒戲時,上個月,在“福州數字城管”的督辦下,僅用2天就解決了。
3月14日,瀛洲街道接到福州數字化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批轉的“0531號”督辦件。這次,他們不是簡單地叫人清理積水了事。分管城管工作的瀛洲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林學輝,決心來啃啃這個“硬骨頭”。
城管處沒有施工隊,他幾經協調,說動建設部門派來工人;物業公司拿不出工程費用,他和社區向街道申請先行墊付。大伙集思廣益尋找有效又省錢的施工辦法,最終決定在東側新挖一口排水井,再在地下挖一條排水溝,連接污水管。
2天后,工程完工,只花了2000元左右。積水徹底“掃除”,居民和商家都很高興。
記者了解到,“數字城管”轉發的督辦件,件件都有辦結期限,責任單位處置不及時或不規范,將被通報甚至效能告誡。林學輝形容“數字城管”,就像一個隱形的督導員,敦促他們想方設法解決問題。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數字城管”派遣案件的按期辦結率較去年提高了近三成。今年上半年,“數字城管”將覆蓋五城區。市民可通過12319熱線電話、“福州數字城管”微博、微信平臺,以及近期將上線的“市民通”APP軟件等,反映城區市容環境、園林綠化、施工管理、街面秩序等問題,共同參與城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