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人搬遷靜悄悄
沒有“烽煙四起”場面,沒有激烈爭執場景,從5月4日到8月6日,短短95天時間,4868戶在拆遷協議上簽字,簽約率達96.2%。臺江區太平汀洲和蒼霞地塊舊屋區改造,再現了“萬人搬遷靜悄悄”的場景。
從5月初至今,短短的3個來月里,在太平汀洲和蒼霞地塊舊屋區改造指揮部里,墻上懸掛的錦旗從無到有、由少到多;炎炎夏日,還常有居民來到這里,將西瓜等硬塞給工作人員……這些讓工作人員感到暖意融融的舉動,無疑反映出臺江區太平汀洲和蒼霞地塊舊屋區征遷過程的和諧、有序。同時,4868戶在拆遷協議上簽字,96.2%的簽約率,也讓工作人員明白,只要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再難的工作都能得到群眾的理解、肯定和支持。
和諧征遷模式
7月9日,老陳第三次走進太平汀洲舊屋區改造指揮部。
“我給你們送錦旗來了,沒有你們幫助,我的10萬元錢就打水漂了。”老陳向指揮部的工作人員道出來意。
老陳是第一批簽征遷協議的住戶。此前,他看中了一套二手房,拿到征遷補償款后,他就急匆匆地下了10萬元的定金。然而,這一急,險些讓這定金有去無回。
“算上這次拆遷的房子,我名下已有兩套住房,只有將老房子銷戶,才可以再買房屋。我以為老房子在被征收的同時就銷戶了,沒想到中介告訴我,要在指定日期前辦完銷戶手續,否則10萬元定金會被沒收。”老陳一聽,頓時懵了,趕緊來到指揮部討辦法。
接待老陳的工作人員幫他出謀劃策,終于在一周內幫他搞定了銷戶的所有程序。其間,老陳為了辦理一些手續,又進了一次指揮部。第三次進指揮部,老陳帶來了錦旗,錦旗上寫著“房拆心不遷,人走茶未涼,熱解百姓憂,勤行群眾路”。
臺江太平汀洲和蒼霞地塊舊屋區改造項目是我市規模較大的舊屋區改造項目,占地576.45畝、征用面積達65.9萬平方米,涉及5062戶居民戶、上萬名居民。如何做到和諧拆遷?5月4日,太平汀洲和蒼霞地塊房屋征收工作動員暨業務培訓大會召開。臺江區委、區政府在會上傳遞出一個指導思想——促干部轉作風,讓群眾得實惠。
“進行舊屋區改造,不但要改善舊屋區居民的居住環境,而且還要推動全區廣大黨員干部轉變工作作風,增強執政能力,提高黨和政府的公信力。”臺江區領導說。
隨即,臺江區成立征收總指揮部,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區四套班子領導全部參與,并組建綜合協調、征遷工作、資金房源、輿論宣傳、教育協調、安全保衛等9個工作小組,派出600多名黨員、干部,走街串巷,上門入戶,宣傳有關政策。
堅持黨員帶頭攻堅,全面推行一線工作法,造就了臺江的“和諧征遷模式”:5月5日征收工作組進場、5月7日公布征收補償方案、5月11日抽取簽約順序號、5月15日正式簽約。截至8月6日18時,已簽約4868戶,簽約率達96.2%,整個拆遷過程和諧、有序。
彈性工作制度
早晨六七點上班,晚上八九點下班;周末加班加點,遇到特殊情況隨叫隨到……這就是指揮部工作人員的“彈性工作制度”。
太平汀洲拆遷辦第三組負責人林立群告訴記者,他們負責的232戶,哪家哪戶什么情況,他們摸得一清二楚,并針對每一戶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分析,指揮部天天都開放辦公,群眾有困難隨時可以來,他們承諾一定現場解決問題。超負荷的工作,使很多拆遷干部嗓子講啞了,身體累病了,但他們一直忘我地工作在一線。
真情換來群眾的真心。家住臺江太平一弄6號的梁麗卿老奶奶說:“他們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我們肯定支持他們的工作。”遇上大熱天,群眾還不時自費買來水、西瓜送到拆遷辦。被很多人視為“天下第一難”的拆遷工作,在這里形成了良性互動。
民利優先原則
“上海新苑與福機新苑的商品房每平方米均價都在15000元以上,有關部門堅持‘民利優先’為第一原則,安排了現房與最快建成的期房供拆遷戶選擇。”說起一家人在拆遷中獲得的實惠,老臺江人鄭銘義喜上眉梢。
公平與否,這是臺江舊屋區改造工作的核心要義。“所有人都要一把尺子量到底。”臺江區拆遷辦負責人介紹,他們實行征遷政策、補償標準、辦事程序“三公開”,通過公示“安置房源分布平面示意圖”“安置房源情況”“被征收人花名冊及狀況”等內容,做到補償政策、評估價格、產權面積、安置情況、安置房源、選房順序的“全公開”,讓群眾及時全面了解掌握征收情況、消除疑慮,讓征收全過程“見得陽光、曬得太陽”。
由于堅持公正公開,推行科學征遷、合力征遷、高效征遷、陽光征遷、溫情征遷“五位一體”的征遷模式,太平汀洲和蒼霞地塊的舊屋區改造,到目前為止沒有一戶群眾上訪。“在政策范圍內最大程度讓利于民,實施中公正公平公開,這是我們在舊屋區改造中探索出的經驗,今后還要堅持下去。”臺江區領導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