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江加大舊屋區改造和保障房建設
因為23日李克強總理的到訪,臺江紅星苑小區最近很火。受益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小區1500多戶居民的幸福生活漸漸走進大眾視野。昨日,記者實地探訪該小區,聽居民講述舊屋區改造前后生活發生的巨變。
從連江中路東側右轉進鰲興路,再自西向東行走約200米,便到達紅星苑小區。走進小區,只見11座高樓間綠樹成蔭、花開正艷。中心廣場上,不少老人正悠閑地散步、聊天,孩子們則在一旁盡情地嬉戲玩耍。
“現在高樓有電梯,房間里有熱水器、空調。小區環境也好,周邊各項生活配套設施十分完善,鰲峰中心幼兒園、超市、光明港公園等就在附近。”正在散步的盧雅仙老人說。
老人是原曙光村村民,親歷了從“憂居”到宜居的巨變。“紅星苑小區所在地原是鰲峰洲木材廠、曙光村地界,是一片棚屋區,屬于城鄉接合部,居住條件十分惡劣。我們住戶最怕火災、臺風和房屋倒塌,以前刮臺風時,晚上都不敢睡。”老人說,那時日夜都夢想著有朝一日能住上新樓房。
2009年,政府啟動該片區舊屋區改造工作,老人毫不猶豫地簽訂了征收協議。2012年5月紅星苑小區建成后,老人一家人便迫不及待地裝修入住了。“以前的鄰里鄉親大多也住在這里,閑暇時三五好友一起去菜市場買菜,或逛逛光明港公園,生活很愜意。”老人說。
舊屋區改造,是臺江區委、區政府全力抓好的一項中心工作,也是建設“美麗、宜居、和諧”家園的重要抓手,更是提高群眾幸福指數的迫切要求。紅星苑小區居民居住環境得以改善,幸福指數不斷提高,只是臺江區加快舊屋區改造步伐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臺江區在推進宜居城區環境建設、舊屋區改造以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中,干勁足、措施實、力度大,取得明顯成效,不僅改善了民生,城區品質也得到極大提升。
70歲的“老福州”曾禮金站在自家的陽臺上,看著小區里的風景,笑著連連說“好”。5年前,曾禮金搬離居住了數十載的上海新村,通過產權調換異地安置,落戶鰲峰路東側的桂園怡景小區。“小區門口就有10多條公交線路,斜對面就是萬達廣場,周邊還有大型超市,生活非常便利。”對現在的生活,老人感到很滿意。
而在交通路南側,昔日的上海東新村舊屋區地塊上,如今已崛起一座座高樓大廈,其中有10棟是上海新苑安置房。2013年4月,經過兩年半的建設,上海新苑正式建成,3000多戶原上海東新村居民以及上下杭等其他舊屋區地塊居民,在這里開啟新生活。
臺江區舊屋區改造步伐還在加快。上周末,閩江北岸中央商務區一期地塊、福機第一生活區(二、三期)等3個地塊項目同時開展回遷選房工作,讓安置在福機新苑的1700多戶居民激動不已。目前,福機新苑安置房已全部落架,最快上半年,這些選完房的居民就可拿到新房鑰匙。
臺江區有關負責人表示,該區將繼續堅持把舊屋區改造作為推動經濟發展、改善城區環境的重要抓手,在繼續做好群眾西路舊屋區、東西河(臺江段)、大慶河(臺江段)整治地塊征收掃尾工作的同時,謀劃啟動排尾紅星周邊、華威紅慶里等7個地塊約1.2萬戶的房屋征收項目,做到“成熟一片、啟動一片、改造一片”。此外,還將啟動太平汀洲、紅星苑二期安置房建設,確保福機新苑、新港苑等安置房順利交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