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孫四代都愛找他看病
把一件事做到極致是怎樣的?臺江蒼霞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醫生劉禎瑞給出了答案——從蒼霞衛生院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7年來他一直為社區居民看病,從爺爺輩看到曾孫輩。有些搬了家的病人甚至跨過半個城來找他看病,就因為兩個字——信任。
一家三代都是社區醫生
63歲的劉禎瑞精神矍鑠,身材壯實。其實,他已經退休4年了,但社區居民一直不肯讓他走。
劉禎瑞是“醫三代”——爺爺、父親、母親都是社區醫生。27歲時,他從醫學專科院校畢業后分配到衛生院。他的診桌就在父親對面,兩人時常面對面給病人看病。30多年過去了,“小劉”變成了“老劉”,父親的病人漸漸改由他接診。
劉禎瑞說,他的病人這些年都有了孫子孫女,祖孫3代都找他看病的有大幾十戶,祖孫4代的都有。
“他到衛生服務中心時,我還在上高中。”“老慢支”犯了來就診的周大姐說,這些年她跟劉醫生熟悉得像親人。測血壓、聽心音、查喉嚨,詢問藥物反應,問診一氣呵成。“你這個病平時要多鍛煉,不要老待在空調房,要多到戶外走走,不能光靠吃藥。”看完病,抓完藥,劉禎瑞還不忘囑咐她。
劉禎瑞告訴記者,上下杭沒拆之前,他一天要接診近百名病人,有時都覺得吃不消。
放棄高工資扎根社區
2002年,劉禎瑞作為在職醫生參加了全省第二批全科醫生培訓,并取得了全科醫生證書。
劉禎瑞主要負責老年病、慢性病、多發病等患者的基本醫療服務。除了門診,他還負責上門隨診,社區65歲以上老人和腿腳不便的病患他都定期上門隨訪,查血壓,提供健康咨詢等。碰上年齡大、境況不好的病患,他都免去診費。
每個慢性病人的健康狀況在劉禎瑞心里都有一本賬,看病時,他會根據病人的身體狀況,提醒病人生活飲食禁忌,順便普及健康知識,減輕病人思想負擔。
“找劉醫生看病,我放心。”這是老街坊對劉禎瑞的評價。上下杭拆遷后,劉禎瑞的病人分散到各處,有的在金山,有的在鼓山,他們還是寧愿繞大半個城,找劉禎瑞看病。
劉禎瑞也面臨過職業選擇。父親留下一家診所,他一度想自己開診所去。但病人勸他,劉醫生,你還是待在這里吧,我們愛找你看病,只有社區醫院才能報銷醫保。劉禎瑞一想有道理,就安安心心在社區醫院干下去了。
蒼霞街道衛生服務中心院長黃志云說:“像劉醫生這種資歷和醫術,隨便在外面找一家私人診所,工資都比這里高,他還堅守在這里治病救人,真的很不容易。”
劉禎瑞說,只要身體行,他就一直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