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兒童思想 做小學教育
9月29日,超強臺風“杜鵑”來襲。早上8點.校長洪麗玲出現在寧化小學校園里,“教室門窗關好”“電梯電源已關閉”…她仔細地察看校園里的一草一木,像呵護孩子一般愛著這所學校。她來到這所學校已經第五個年頭了。2010年8月,洪麗玲告別了工作17年的臺三小,初到寧化小學時,稀疏的生源、簡陋的校舍讓她心生難過。但干練愛拼的她,很快給寧化小學設計出了“藍圖”……
打好課堂“地基”
“我要讓孩子們成為好學、好問、好思,有夢想的陽光兒童。”洪麗玲說,這是她為學校做的“頂層設計”。“一個學校的發展需要頂層設計,而實現它,則需要從‘地基’做起。”洪麗玲說,只有打好“地基”——上好每堂課,才能構建理想中的“金字塔”。她先引導老師通過對教學內容的大膽取舍,精問導思,將更多時間留給孩子們,給孩子們提供思考、表達的空間。
其次是打造學科領頭人,培養優秀的教師隊伍。 “今年,我們學校又有兩位老師將參加省教師技能比賽,美術老師陳磊還要代表福建省參加全國索養大賽。”淇麗玲告訴記者。
每周讓老師多聽課
在寧化小學的教室里,每周都會見到一群特別的學生——評課老師,他們與孩子們成為臨時“新同桌”,在孩子們身邊觀察整個課堂狀態。
洪麗玲用六個字概括這個評課模式:蹲下來、融進去。這個評課組由寧化小學六個年段老師組成,每個老師在聽課前,“認領”不同的任務。有的老師負責觀察學生的狀態,有的老師觀察授課老師觀察授課老師與學生的互動睛況。
“原來流于形式的評課,變成一種對孩子更深入了解的機會,不僅觀察教師如何教,而且觀察學生如何學”。
打造“兒童樂園”
在寧化小學的校園里,有兩個“兒童樂園”:生趣園和沁竹園。每節課后,總會有一群孩子走到園林中,他們抓蜻蜒、捕昆蟲、觀察青竹。這兩個園林成為了孩子們課間嬉戲玩鬧的最好場所。“只有認識兒童,了解兒童,才能辦出適合兒童的教育。”洪麗玲認為,真正的小學教育應該用兒童思想來辦學。
正因為了解兒童,她用游戲教學、快樂教學等獨特的教學方法,把語文課上得生動有意思。在上到老舍先生的《貓》這篇課文時,洪麗玲讓孩子們在課堂上進行“同聲傳譯”游戲,讓孩子們化身小貓,來個貓言貓語。比如,生氣時的貓叫聲,肚子餓時的貓叫聲……因為她會在課堂上設置各種有趣的情境,洪麗玲的作文課,也成了孩子們最喜愛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