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依伯 壽包達人
“你看花籃上一個個用白面做的點心,外表像饅頭,可它們不是饅頭,它們叫作‘壽包’,具有‘包平安’的含義。”今年67歲的唐木泉依伯說起自己的作品,顯得有些激動。他說,按照福州的傳統習俗,老人家過生目、辦壽宴,都要用到這種壽包花籃,有多少個子女,老人就有多少對壽包花籃,上邊每一件飾品或者花卉,都代表著子女的孝心。
日前,在福州臺江區長壽園小區7座,記者找到了唐依伯的小店。不大的房間里擺滿了不同的壽包花籃,—般部有1.5米高。
唐依伯說,壽包花籃是福州源遠流長的老行當,他的父親做了一輩子。1985年,在外地工作的他回到了福州老家,繼承父親的手藝。父親當年做壽包花籃,用的是五色紙和壽包,色彩和效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審美情趣。唐依伯開始在花籃上使用塑料花卉、枝葉.點綴上一些陶瓷小人,比如壽星、小孩。花籃側面還有對聯,最后還加上彩燈,通電后,有閃爍的燈光效果。
唐依伯告訴記者,隨著人們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和民間習俗,壽包花籃的生意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