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江:創業沃土宜居福地
新時期新常態,臺江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一系列重要決策部署,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主動搶抓“四區疊加”戰略機遇,積極融入省、市發展大局,堅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力以赴調結構、穩增長、促轉型,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實現平穩較快發展。
加快轉變發展方式 產業結構加速調整
閩江北岸總部云集、精英薈萃,彰顯臺江區構建兩翼商務區的經濟發展新態勢。立足區位特點和資源稟賦,臺江以打造“五大品牌”為抓手,提速現代服務業發展,推動產業結構由傳統商貿“一枝獨秀”向現代商貿、金融服務、總部經濟、電子商務、文化旅游“五花爭艷”嬗變。
全區限上商貿企業達282家,限上商貿零售額比重接近一半,全區商品銷售額突破千億元大關。寶龍萬象廣場平戰結合地下人防工程建設今年底主體竣工,使蘇(寧)萬(象)寶(龍)商圈及周邊城市綜合體地下實現互聯互通,形成體量超百萬平方米的“海西第一商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涌動,“優空間”“萬寶創客”“蒲公英創新工場”等5家眾創空間順勢而生,“優空間”成功獲評為“國家級眾創空間”。
臺江區如同一個巨大的磁場,吸引著一流企業風云際會,傲立潮頭。海峽金融商務區毗鄰福建自貿區福州片區、福州新區,主動對接政策“溢出效應”,探索金融創新空間。現已引進金融業、類金融業企業超250家,且不乏日本三菱東京日聯銀行、香港匯豐銀行、臺灣合作金庫銀行、華南銀行、臺灣銀行等知名境外金融企業。目前,兩大商務區已引進超650家商務企業入駐辦公,承載總部經濟、樓宇經濟集聚發展的平臺逐步形成。
提速環境綜合整治 宜居品質逐步提升
昔日低矮雜亂的批發市場變為繁華熱鬧的商業街區,老舊棚屋變成亮麗的高層大樓。臺江區大力實施舊屋區改造,2015年圓滿完成琯后街二期等7個項目以及中選等3個前期項目,今年繼續安排同暉地塊(一期)、汽車南站及周邊地塊等8個舊屋區改造項目。
綠樹成蔭,花海如潮的生態場景,讓這片親水福城煥發生機。臺江區精心打造閩江北港、光明港、白馬河等三大水系景觀軸線,穩步推進主次干道拓寬、小街巷維修改造、重要節點建筑立面景觀整治。新建城市慢行綠道、整治老舊住宅小區也不遺余力。同時,臺江區推進城區管理,保持優良空氣質量,著力打造山水相依、生態宜居的綠城、花城、水城。
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已完成79處文保、歷史風貌建筑的保護修復,三捷河沿岸道路景觀整治完工在即。同時,南公園改造提升融入“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將其打造成為兼具福州古典園林風貌和王府歷史文化內涵的地域特色公園。
堅持推進普惠共享 民生福祉持續增強
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臺江區持續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去年,臺江區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支出的比例達75%,32項為民辦實事項目擲地有聲。加大弱勢群體幫扶力度,健全完善社會救助體系,確保低保對象“應保盡保”。持續完善就業服務平臺,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新增就業人口和安置失業人員數均超額完成年度任務。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新建成錦繡濱城和上海新苑兩所公立幼兒園,十四中一號樓、十五中綜合樓項目建成投用,臺六小擴建、雙虹小學教學樓拆除重建項目有序推進。持續完善衛生醫療設施,完成寧化街道心理疏導減壓中心等2個社區衛生業務用房改造提升。注重文體設施開放共享,新建24小時自助圖書館、健身路徑、城區便民球場。全面推進各領域深化改革,成立全市首家社會組織孵化園,積極培育各類社會組織。深化“平安臺江”建設,平安創建覆蓋面達80%以上,完善網格化三級平臺建設及網絡系統。人民調解、法律援助、社區矯正等工作不斷加強,維護了省會城市中心城區的和諧穩定。
新潮中奮進,勁風中揚帆。臺江區精心布局、穩扎穩打,一個集“商貿商務中心、創新創業沃土、宜居宜業城區、共建共享福地”于一體的現代化新城區正在續航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