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帆奮進創佳績 轉型崛起新臺江
臺江區五年砥礪前行,演繹發展巨變華章
現代產業揚帆遠航,宜居環境持續改善,民生福祉穩步攀升,黨建工作筑起高地,臺江從未放緩闊步前行的步伐。5年來,臺江緊緊圍繞區第十一次黨代會確定的“爭當富民強市排頭兵 打造和諧宜居核心區”的奮斗目標,大力實施“中心突破、兩翼齊飛”發展戰略,致力打造“海西現代金融中心區、省會總部經濟集聚區、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閩江文化之旅”五大品牌。
(一)轉型創新,助力現代產業崛起
5年來,臺江產業結構實現由傳統商貿“一枝獨秀”向現代商貿、金融服務、總部經濟、電子商務、文化旅游“五花爭艷”嬗變,傳統商貿區在轉型升級中成功突圍。
閩江北岸,八方商客風云際會,海西現代金融中心區踐行著自己的“創新”之路。多座百米高樓交相呼應,國際化標準寫字樓不斷拔地而起,44個項目落戶,數百家金融機構、央企、臺企、民企總部紛紛入駐,昔日生鮮批發市場搖身成為福州市商務樓宇經濟實體最密集的區域。
不遠處,隨著全國首個大型融合平戰結合人防工程“中防萬寶城”即將竣工,蘇(寧)萬(象)寶(龍)商圈及周邊城市綜合體地下實現互聯互通,形成體量超百萬平米的“海西第一商圈”。
臺江傾情“筑巢”,讓企業創新發展動力更加充沛。臺灣合作金庫銀行福州分行先開閩臺金融合作新篇章,新中冠通過“觸網”實現傳統IT渠道商到新興互聯網企業的蛻變,榕金實業、鼎天農科等40家優質電商企業入駐海峽電子商務產業基地,優空間讓青年創客勇敢起跑,蒲公英創新工場在閩福發老廠房落地生根……不斷傳來好的好消息,極大提振了臺江經濟發展加速的士氣。
(二)綠色發展,打造生態宜居福地
5年來,臺江精雕細琢城區建設,歷史街區重拾文化基因,巷弄舊屋煥發新姿,閩江北岸生態廊道綠樹成蔭,為喧嘩的都市增添了一塊安逸的城市“綠肺”。
成功實施的上下杭、太平汀洲和蒼霞等61片4000多畝舊屋區改造,為4.3萬戶群眾圓了新房夢。正在進行的閩江北岸中央商務區二期項目征遷工作順利推進。
城區升級與歷史風貌恢復同步推進,臺江對不可再生的老建筑張開了層層保護屏障。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修復項目建設2014年正式啟動,目前上杭路立面改造基本完成,福州商務總會舊址、陳文龍尚書廟等40處院落的修復工作已完成,三捷河沿岸歷史風貌建筑已經修繕一新。即將開放的南公園讓福州市民又有了好去處,園內移步異景,四季有花有香。
2014年底,東起鰲峰大橋,西至三縣洲大橋的閩江北港駁岸一期工程先行先試段全面竣工,公園景點與福州傳統文化緊密結合,“綠城、花城、水城”風貌進一步顯現,人在城中走,如入畫中游。
(三)精準施策,鋪陳民生幸福底色
5年來,臺江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社會民生事業取得新進展,累計用于民生支出48.97億元,占一般公共支出比例達75%。
民生工程牽動著民心,臺江持續增加社會民生事業投入,不斷發出民生“大禮包”:全區1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納入我省首個醫療聯合體,義洲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舊貌換新顏,寧化街道社區心理疏導減壓中心提檔升級。洋頭口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其樂融融,上千位老人享受著臺江區的養老服務。寧化小學、十四中1號教學樓、十五中圖書綜合樓以及上海新苑幼兒園相繼建成投用,全區教育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
臺江區社會組織服務中心成為福州市首家社會組織孵化園,助力30多家公益型社會組織邁過最艱難的起步關。鯤鵬青少年事務服務中心還將服務鏈條延伸到了行為問題青少年群體,成為迷途青少年的守護天使。
(四)強基固本,夯實黨建聚力發展
5年來,臺江認真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社區、非公、機關、項目、濱江等五大特色黨建品牌碩果累累,黨旗在臺江大地上高高飄揚。
居民有事動動嘴,社區幫忙來跑腿。金斗社區網格員的腳印留在了大街小巷,搜集群眾需求,幫居民代辦手續;洋頭口社區探索創立“五事”工作法,破解茶亭國際寫字樓頻發車輛被盜案,讓居民當好“主人翁”,社區黨建切實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
與此同時,2000多名黨員在非公企業黨組織帶領下,為企業的經營發展沖鋒在前、孜孜不倦。福州朝陽貿易有限公司將“黨員誠信經營,促臺江商貿和諧”的工作目標融入企業經營,“外來戶”蘇寧云商集團福州分公司,通過黨建引領企業誠信文化建設和本土融合,還有500多家“黨員誠信店(企業)”時刻牢記黨員職責,秉承誠信經商之道,讓黨建工作成為企業發展的“紅色引擎”。
在臺江,項目建設推進到哪里,黨組織就延伸到哪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就發揮到哪里。“黨員突擊隊”踏入項目一線、征遷一線、基層一線,無數個周末和節假日實地調研,無數個夜晚挑燈工作,海峽金融商務區拔地而起,閩江北岸中央商務區初具規模,為臺江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保駕護航。
回眸五年來臺江的發展歷程,成績令人振奮,變化令人矚目。展望未來,臺江所面臨的機遇更加難得,必須要乘勢而上、趕超跨越跑好“十三五”這一棒,努力打造省會城市的“商貿商務中心、創新創業沃土、宜居宜業城區、共建共享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