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洞老人”被勸回到兒子身邊
|
||
|
露宿福州閩江公園的“橋洞老人”回到連江廢棄宿舍后,到底過得怎么樣?為了讓熱心的讀者們安心,前日東南快報記者趕到連江縣水產綜合場,實地確認老人的生活狀態。但記者發現,廢棄的單位宿舍也并不是老人的理想居所。在大家的勸說下,昨日,老人已經回到福州,搬去與兒子小張一起居住。
而經過記者近一個星期的努力,臺江區第一房管所林所長最終與萬侯社區韓主任、“橋洞老人”兒子小張、“橋洞老人”樓上鄰居連老先生約好,明天上午九點,在萬侯社區居委會見面,具體協商“修房”事宜。林所長表示,對于修房一事,他們實地考察后,已經有了新一套的方案,希望見面協商時能有一個令各方滿意的結果。
記者探訪老人連江住處
但與他“擦肩而過”
“橋洞老人”曾是連江縣水產綜合場的正式職工,現在每個月還拿著場里的退休金。1月7日,福州開始下雨,氣溫驟降,他被趕出了閩江公園。2天后,他輾轉回到了水產綜合場的廢棄宿舍。
“我是給他原來水產綜合場的同事老陳打電話,才知道他回去了的。那附近有挺多居民,也有小商店、小飯館,宿舍也比橋洞好多了,最起碼不會冷。”“橋洞老人”“失蹤”后,他的兒子小張騎著自行車,每看到一個公園就鉆進去找。知道父親下落的那個晚上,他無奈地這么說。
但,那個廢棄的宿舍到底怎么樣?“橋洞老人”在那里能過得好嗎?小張也無法回答。他只記得,半年前,他父親在那里短暫地住過一段時間,“一開始沒有水電,后來給他拉了電線,但是他也就住了兩個月,條件肯定不如我這邊。”小張當時表示,自己會讓老陳勸父親回福州來,跟他一起住。
為了更好地確認“橋洞老人”目前的生活狀態,前天中午十一點多,東南快報記者趕到位于連江縣筱埕鎮邏回村的水產綜合場。
水產綜合場附近,小路蜿蜒,散落著十來戶居民,住戶也不多。在最靠近海邊的地方,就是水產綜合場的宿舍樓和辦公樓。三層的宿舍樓前碎石泥土散落,絲毫沒有有人居住的痕跡。
“他在這兒住快10天了,不過,昨天,小張給我打電話,我把他勸回福州去了。這不,今天早上八點多剛走。”老陳說,水產綜合場已經倒閉了,現在的辦公樓和宿舍處于無人使用的狀態,自己在旁邊開了一家小飯館,順便看看場房。場長看“橋洞老人”年紀大了,也無處可去,就給了他一間小房子住。
宿舍斷水斷電一片狼藉
老人已回福州與兒子同住
“喏,那間就是場里給他住的房間。”老陳指給東南快報記者看,“橋洞老人”這段時間住的地方。房間的窗戶玻璃破了兩塊,門被鎖上了,老陳說,鑰匙只有“橋洞老人”有。
記者從缺了玻璃的窗戶向里望去,一股霉味撲面而來。地面上一片狼藉。屋子正中有一個小圓桌,上面擺著舊的男士運動鞋,還有一個搪瓷水杯。靠近窗口的是一張長桌子,上面散落著空酒瓶、喝了一半的花生牛奶,還有幾顆小橘子。角落里鋪著紅色床單,凌亂地擺著一床花被子,旁邊還有一個小沙發椅。
屋子里沒有水電,電線懸得很長,燈座里沒有燈泡,門口的水管也斷了。“他基本不出門,就在房子里呆著,坐在沙發上,喝幾口酒,吃點東西。他喜歡自言自語,附近的居民不會多跟他搭話,看起來很可憐。”老陳說,“橋洞老人”僅有的幾次出門,都是到鎮上的商店去買吃的,一瘸一拐地,早出晚歸。
看到老同事流落公園,老陳十分感慨。他還記得,老人年輕時,是個講話很有水平,也很有想法的人。但是老人退休后,就去了福州,老陳也不知道,在老人的身上發生了什么。
“他第一次回來時,我們都嚇了一跳。后來,也就看習慣了。但他年紀這么大,還是要有人照顧他,最好是回他兒子那里去。”老陳說,在這近十天里,小張曾多次打電話給他,希望他能幫忙勸回父親。
終于,在記者到達連江水產綜合場的那個早上,老人收拾了自己的行李,坐上城鄉大巴,踏上了回福州的路。
“他現在在我這邊,我會好好照顧他。”昨天下午,小張給東快記者打來電話,承諾會照顧好自己的父親。
修復危房有了第三套方案
各方約定明天見面協商
為給“橋洞老人”修復危房,以及打消老人樓上鄰居的擔心疑慮,幾天前,臺江區房管局和第一房管所的5名工作人員前往了臺江長壽新村,實地勘察危房狀況,研究可行的修復方案。
“我們研究以后發現,上世紀80年代的舊房子經過火災后,墻體比較脆弱,重新做成水泥板的天花板需要破壞墻體,風險性很大。要做就只能做成木頭天花板,這個與之前的方案二是一致的。但是,當天我們也研究出了一個第三套方案。”臺江區第一房管所林所長表示,如果二樓的連老先生依舊不同意做木頭天花板,他們可能會啟用第三套方案。
林所長跟我們解釋,他所提到的第三套方案,其實就是“不拆原有天花板,占用樓下空間,在舊天花板下新做一個木頭天花板,再做石膏板的吊頂”。
與方案二相比,方案三會降低一樓的層高,且做成的天花板需要至少4根鋼架撐住,也會對樓下的面積產生一定影響。“其實不管是用哪一套方案,都需要鋼架支撐天花板,只不過方案三需要的鋼架更多,對一樓的影響更大。”林所長說,方案三是最后方案。
在東南快報記者的努力下,各方終于約定,明天上午九點,在臺江區萬侯社區居委會見面協商具體情況。
“我愿意跟大家見個面,以前我父親的一些事情,我想對大家表示歉意。同時,也希望把修房子的事情落實好。”“橋洞老人”的兒子小張說,他一定會準時出現。
住在老人正上方,一直反對木頭天花板方案的連老先生也答應見面。他表示,將危房修好是第一等大事,關鍵在怎么修,修好了又要怎么做。他會借見面協商的機會,將事情都說清楚。
“有了第三套方案備著,我們修復危房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林所長希望新一套的方案能有一個令各方滿意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