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千金窮小子 牽手半世紀
|
||
|
昨日中午,福州臺江區(qū)光明路一居民樓內(nèi),不大的廚房內(nèi),89歲的陳茵(化名)正在煮飯。93歲的李威(化名)雖然在大廳喝茶,卻也時刻關注著廚房的動靜,時不時囑咐聲“小心點”。
任誰也想不到,這個白發(fā)蒼蒼的依姆,在75年前是個富家小姐,因為戰(zhàn)亂,隨母逃難到福州。而喝茶的老依伯,當時還是祖宗三代都在田間勞作的福州窮小子。因為一場陰差陽錯的相親,兩人攜手走過75年風雨人生路。
陰差陽錯 下嫁窮小子
陳茵在福州馬尾出生,父親是名工程師,在上海工作,因此陳茵是在上海灘長大的。陳茵說,當時家境非常富裕,在上海有一套大房子,上下課還有專職司機接送。
上個世紀30年代,中國戰(zhàn)火紛飛,陳茵10歲時,隨母親回到福州躲避戰(zhàn)火,14歲時同父親失去了聯(lián)系,因此也失去了經(jīng)濟來源。“那個年代,大家的生活都很困難,在親戚家住長了,親戚也受不了。”陳茵說,為了讓她過上安定的日子,媽媽決定給她相親。
媒婆將陳茵的母親帶到一戶有房有田的人家。“那個年代有房、有田就是家境好。”陳茵說,當時媽媽很快就相中了李威,婚事就這么定下來了。
小媳婦當老師 教丈夫識字
然而,直到掀開蓋頭那一刻,陳茵才知道夫家和媽媽描述的完全不一樣。“第一眼,我也傻了。”陳茵說,那是一間瓦片都不全的屋子,僅有的一張床還是用幾塊木板拼的,連洞房當天蓋的被子都是和鄰居借的。而她媽媽相親時看到的屋子,也是他們借來的。
年僅14歲的陳茵面對陌生的丈夫、陌生的環(huán)境,心里充滿了不安,但也只能學著慢慢接受這一切。陳茵開始學做家務,拿別人送的棉絮做被子。“為了讓我們過上好日子,婚后李威多耕了好幾畝田。”陳茵說,怕丈夫辛苦,她一到飯點就給丈夫送飯。
午飯時間是屬于他們小兩口的。“李威不認字,我就教他寫字,他最先學的便是我的名字。”陳茵說,路邊的樹枝是筆,田地是用不盡的紙,而李威則教她種田,“我們總是在比誰學得更快一些。”
父親來尋 她卻不愿離開
陳茵18歲那年已經(jīng)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了,那一年父親聯(lián)系上了她。“爸爸不滿意我這段婚姻,讓我回上海。”陳茵說,她糾結(jié)了很久,最后還是決定留在丈夫身邊。
“感情這東西很奇妙。”陳茵說,結(jié)婚那會兒,她和丈夫根本沒有感情,日子就在柴米油鹽中過去了,有吵架、有委屈,也有想離開,但真有一個離開的機會擺在眼前時,她卻發(fā)現(xiàn)再也離不開了。
如今75年過去了,少年夫妻老來伴,執(zhí)手相看兩不厭。“現(xiàn)在奶奶是家里的老大,爺爺都聽她的,身上帶多少錢,都是奶奶說了算,就算被奶奶罵了,爺爺也是笑笑。”陳茵的孫女總喜歡打趣老人家,但也是羨慕的,“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應該就是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