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報:鯤鵬青少年事務服務中心為青少年穿上心理“防護服”
疫情防控期間,青少年的心理疏導尤為重要。作為福建首家專業青少年社工機構,鯤鵬青少年事務服務中心組建了戰“疫”心理疏導隊,當起了青少年的“心靈調解師”。
據悉,中心已通過“一對一”方式幫助未成年人及家庭開展心理治療,服務達432人次。
“現在我手上已經有二三十個案子預約。按照一天接四五個案子的速度,已經排到下周了。”記者來到位于福州市臺江區學軍路的鯤鵬青少年事務服務中心時,社工陳媚正和同事交流案例。
陳媚畢業于福建醫科大心理學系,從事青少年社會工作5年。每天進出學校、社區、家庭服務青少年,是她的主要工作。
“成年人都難免心理焦慮,更何況青少年。心理防護與日常防護同等重要,我們的專業服務,就是要幫助青少年和家長穿好心理的‘防護服’。”她說。
春節期間,陳媚接到一名孩子母親深夜打來的電話。“小陳,我家孩子又離家出走了,我找了一天,哪兒都找不到他。”電話那頭,母親的語氣顯得格外焦慮。
因為平時對這名孩子有過接觸和了解,在做完家長的情緒疏導后,陳媚立刻通過微信、快手等發動線上尋找。最后在孩子朋友的幫助下,聯系上了他。
“我這段時間一直待在家里快要發霉了,每天面對父母,他們這也管,那也管。”孩子向陳媚解釋離家的原因。詳細了解孩子的心理訴求后,陳媚開始進行線上調解,經過近4個小時的輔導,孩子回家了。
鯤鵬中心主任蔡標兵告訴記者,今年初,鯤鵬中心就組建了戰“疫”心理疏導隊伍,通過24小時熱線、“一對一”輔導、線上線下活動等方式,為青少年及家長提供親子溝通、情緒疏導、壓力調適、疫情防控等方面的咨詢和幫助。
對年齡較大且存在偏差行為的青少年,他們則與司法部門配合,通過對接幫教的差異化服務方式,主動對這類青少年進行持續跟進和輔導。
鯤鵬青少年事務服務中心成立于2008年,目前社工團隊僅有10人。疫情防控期間,求助需求快速增加,工作也隨之變得繁重。
“以前,都是我們出門尋找輔導需求,現在上門來求助的案子迅速增加,都排不過來了。目前我們手頭上和預約的案子,有40多起是主動求助。”蔡標兵說,中心為此想了很多辦法,克服人手少的困難,用各種方式向社會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
一方面,鯤鵬中心努力提高服務精度。“年初,我們做了調查問卷,其中有個問題:孩子最想求助的是誰?最多的回答是需要家長的幫助。”蔡標兵說,這讓人意外,孩子每天待在家里,但家長卻疏忽了與孩子的溝通。因此,中心把更多的精力放到這類案件當中。
另一方面,中心把服務從線下延伸到線上。今年初,在臺江區委文明辦等單位的支持下,中心做了一次嘗試:運用抖音、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開展了三期線上直播。內容包括疫情心理認知層面建設、復學家庭親子關系維護、復學未成年人心理適應等方面。效果好得出人意料——直播觀看人次超過35萬,后臺回復有33000多條。
緊接著,豐富多彩的活動不斷上線,比如線上防疫繪畫賽、防疫知識問答賽、青春教育互動課堂等。
“剛開始,我們每天在線上為青少年們宣傳防疫知識,他們都只是被動地接受信息,很少回應。漸漸地,青少年們開始有所回應。”陳媚說,在磨合過程中,線上輔導的效果慢慢顯現和增強。
不久后,就有青少年主動在線上分享防疫知識。于是,社工們因勢利導,組建了由20多名青少年組成的線上志愿小分隊,讓他們加入到防疫宣傳中來,實現助人和自助。
“我們不斷吸收社會力量參與,組織成立學校社工站服務隊、高校社團骨干、彩虹志愿者服務隊等,已經有大約300人加入。”蔡標兵說,中心還建立高校專家庫,同時聘任上海、廣州等地的專家,解決心理輔導上的“疑難雜癥”,希望通過社工和全社會的努力,把疫情防控期間青少年的心理輔導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