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港街道:鄰里互助“一家親”黨員志愿暖人心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臺江區新港街道新港社區長期以來通過鄰里互助黨員志愿服務活動,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黨建引領作用,組織社區黨員、志愿者參與社區服務,持續改善居住環境,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
黨員帶頭
掀起垃圾分類熱潮
新港社區轄內有5個小區,其中4個是無物業管理的老舊小區,新港苑是近年的拆遷安置小區。一開始,在這幾個小區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可謂“老大難”。
新港社區主任陳月蘭介紹,去年垃圾分類屋開工建設時,部分居民不理解,為此,社區黨員志愿者“包戶包片”,沉下身子,傾聽意見,主動與街坊鄰居協調解決垃圾分類屋定點建設問題,并不厭其煩地講解垃圾分類知識,協助做好垃圾分類和定時定點投放工作,大伙兒的努力如今看來取得了一定成效。
“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后,小區面貌煥然一新,環境變好了,我們住著也舒坦。”新港苑住戶李阿姨說道。
在黨員志愿者的帶頭下,新港社區居民熱情高漲,垃圾分類已成為引領綠色生活的新時尚。
鄰里互助
解決實實在在問題
今年初,新港社區成立了黨群服務站。社區負責建立民情臺賬,通過加強日常網格化巡查和入戶走訪,盡量做到從被動收集民情到主動發現民情,急群眾之所急,盡早把事情辦好。
新港社區一些居民從家中外接電線給電動車充電,不僅影響環境美觀,還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為此,新港社區主動接洽有關部門,因地制宜設立了便民充電樁,讓小區電動車定點集中充電。
新港社區老黨員林淑郁說,社區黨員發揮帶頭作用,規范充電,再主動勸說鄰里,充分發揮鄰里互助的“裂變效應”,讓社區居民逐漸接受這些集中充電設施。如今,社區電動車充電規范管理已走上正軌。
互融共建
提高基層黨建效應
在新港社區治理中,鄰里互助發揮了重要作用。陳月蘭介紹,轄區單位也是居民的“鄰居”,社區鼓勵轄區單位發揮專長,為居民提供日常上門服務,并為特殊群體提供個性化服務。
住在新港苑1號樓的宋奶奶是獨居老人,今年94歲。社區了解情況后,幫忙聯系轄區金太陽養老服務中心,為老人定制了一套服務方案,提供一日三餐定時送飯等低償服務。
據了解,新港社區黨委已與5家轄區單位簽訂了共建協議,這些共建單位和黨員志愿者積極參與到社區公共秩序維護、環境衛生整治、困難幫扶、垃圾分類等活動中,通過互融、共建、共享,提高城市基層黨建整體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