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鄰黨建”一家親 社區治理一條心 臺江茶亭街道推動居民積極創建和諧家園
茶亭街道陽光社區黨員志愿者走訪商戶,聽取街巷整治意見。(茶亭街道供圖)
“這些黨員志愿者就像我們的家人一樣,為這個社區大家庭做了許多實實在在的事,生活在這里幸福感也不斷提升。”近日,臺江區茶亭街道福德社區的黃依伯道出了轄區居民共同的心聲。今年以來,臺江區通過發揮小區黨組織引領作用,發動黨員、居民、轄區單位、社會組織等各方力量共同參與小區治理,打造“近鄰勝遠親,鄰里一家親”的和諧家園。
走出大門 聽群眾說事
“兒童公園路兩車亂停放,造成道路擁堵,請盡快處理!”這條消息一出現在茶亭街道基層工作微信群里,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城管、保安迅速到達現場,著手整頓。不一會,道路就變得暢通無阻。
這是茶亭街道日常城市綜合管理工作的一個縮影。茶亭街道地處市中心,轄區高樓林立,無物業小區眾多,沿街店面眾多。為解決轄區內店面多、人流量大等帶來的城市管理難題,街道堅持黨建引領與城市管理相結合,進一步深化“五事”工作法(聽群眾說事、讓群眾議事、幫群眾理事、向群眾曬事、邀群眾評事),將“敞開大門,聽群眾說事”提升為“走出大門,聽群眾說事”,把發現處置問題的端口前移,將接到居民投訴后被動處置,轉變為巡察發現問題主動處置。
據介紹,茶亭街道制定了日排班制度,每天由一名領導班子成員帶領若干名黨員干部組成“街巷巡邏隊”,將力量下沉,走入小區街頭巷里,用手機“隨手拍”發現的不文明行為和有損市容市貌的情形,并及時上傳至微信工作群。消息傳入工作群后,相關職能科室和社區立即聯動處置,此舉進一步提高了居民滿意度,促進了鄰里和諧。同時,各社區黨組織還將“民情民意收集點”意見箱從室內搬到街頭巷尾,推動居民以主人翁姿態對小區治理發表意見建議,共同打造清爽茶亭、平安茶亭、和諧茶亭。
群策群力 共解身邊難題
在推進城市治理過程中,茶亭街道充分發揮共建單位的職能幫扶作用,通過融合共建、聯動共治、資源共享等方式,提升小區治理水平。同時,充分發揮在職黨員、小區黨員、兩新組織黨員“三支隊伍”的引領作用,帶領小區居民共同開展垃圾分類、綠化維護等工作。
陽光社區祖廟新村旁的幫邊巷是一條長約500米的老舊小巷,兩旁墻體剝落,商鋪占道經營,地下管道年久失修,路面坑坑洼洼,影響居民出行。了解相關情況后,幫邊巷改造計劃被列入茶亭街道年度重點民生工作。
幫邊巷沿街商戶共40余家,卷簾門都被小廣告貼得滿滿當當,嚴重影響市容市貌,要予以統一噴漆粉刷。陽光社區黨委書記和社區工作人員開始一家家商戶做思想工作。見此情形,祖廟新村小區的黨員和熱心群眾也都加入到說服隊伍中來。
經過一周的努力,40多家商戶不但同意自掏腰包粉刷卷簾門、承諾不占道經營,還主動集資贊助幫邊巷一半的墻體粉刷費用。同時,為了優化提升幫邊巷黨建氛圍和城市形象,作為陽光社區共建單位的福州市市場服務中心黨總支,資助5000元用于巷口路牌和黨建宣傳欄建設。此外,臺江區建設局經過實地考察,當即派員清溝通渠、鋪設瀝青路面。
如今,幫邊巷面貌煥然一新。“路更寬更平了,小區也不怕內澇了,經過這里心情更順暢了,丫好!”祖廟新村的居民對此次整治贊不絕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