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樂民心 精彩臺江顯活力
今年是福州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示范區的關鍵之年,臺江區堅持把推進群眾文化建設作為實現文化惠民的重要舉措,不斷打造群眾文化活動品牌,豐富群眾文化生活,讓居民能夠充分享受文化成果。
臺江三方面齊發力
提升愛好者專業素質 文體隊伍蓬勃發展
昨日上午,臺江區文化館聲樂室傳來婉轉嘹亮的歌聲。記者尋聲而至,只見6名中老年女性正在聲樂老師的指導下,認真練習歌唱。
“為了這次比賽,我們準備了一個多月。”50多歲的劉阿姨來自濱江中老年合唱團,她告訴記者,她們正在為福州中老年“旗媛杯”聲樂大賽做準備。劉阿姨說,她們都是各個激情廣場的骨干,通過選拔成為臺江區文化館的“特殊學員”,每周可以來上3次聲樂課。
該合唱團的陳阿姨說,在這里,有專業的老師指導,大家進步很快,回去又可以教更多的學員技能,提高大家的演唱水平。“我們在一起練歌,氣氛特別融洽,不僅鍛煉了身體,還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老年生活充實又豐富。”能代表臺江參加全市的選拔,陳阿姨的自豪感溢于言表。據了解,臺江區文化館整合了全區50多個社區的群眾文藝愛好者300多人,組成了20多支專業隊伍,對他們進行專業訓練。
這只是臺江區打造群眾文化品牌的一個縮影。為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臺江區在“十五分鐘文化圈、免費開放、公益演出”等三方面齊發力,保證公共文化服務覆蓋的全面性、均等性和便利性。
與此同時,臺江區還精心打造文化活動品牌,目前已形成“江濱大舞臺想唱你就來”、臺江區社區藝術節等多個文化活動品牌。接下來,還將籌備陳文龍民俗信仰研究會、茶亭十番音樂研究會等。
目前,臺江區共有龍燈、十番、舞獅、伬唱、高蹺等民間文藝隊伍36支,群眾性激情廣場22個。全區在各社區、公園、廣場及樓宇空地建有118個晨晚練點,開展拳、功、操、舞、鼓等項目的健身活動,每個站點都配有各個健身項目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全區共有875名社會體育指導員,經常活動在各個站點,義務指導群眾開展科學健身活動。此外,臺江區還建立了區健身輔導站點、街道中心輔導站、社區活動站點的三級活動網絡,為群眾參加健身活動提供了平臺。
拓展非遺傳承新思路打造“非遺進校園”品牌 大批非遺項目得到保護
在非遺保護傳承中,臺江區重點打造“非遺進校園”品牌建設。通過與非遺老藝人、市曲藝團、閩劇院聯系,選派老師在臺四小、臺三小胥民漁歌基地、寧化小學民族民間舞蹈基地等參加每周兩節課的培訓活動,積極探索非遺教學新思路,為非遺保護工作播下“星星之火”。
此外,臺江還通過非遺等傳統文化的熏陶,對特殊群體進行感化和幫助,目前已分別在福建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福州市盲校分別設立茶亭十番培訓基地,并將新增“福州根雕(臺江區)岐頭培訓基地”。
近年來,臺江區對茶亭十番、老天華樂器制作技藝、“商神”張真君信仰等一大批非遺項目進行了挖掘、搶救、保護和傳承,不斷完善非遺保護體系。截止2016年中,全區現有國家級非遺項目1個,省級3個,市級9個,區級62個。
全民閱讀引領文明新風尚
區圖書館不斷升級 雙杭特色數據庫建設加快
作為群眾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臺江區圖書館全年全天開放,除每周一下午閉館,周末和節假日均正常開放。
臺江區圖書館作為全區圖書借還“一卡通”服務中心,運作漸趨成熟。同時,區10個街道文化站均配置有圖書室和電子閱覽室,具備了設置“一卡通”公益性圖書館延伸流動服務點的條件。
今年上半年,臺江已完成區圖書館多功能室隔音升級、電子閱覽室開放式設計工程,增設少兒閱讀區“貝貝國學”觸控一體機及成人閱覽區超星電子書閱讀機等設施。接下來,將加大雙杭特色數據庫建設力度,完善區圖書館網站,將國家共享工程中心網絡資源推廣到街道、社區基層服務點,力爭今年底實現自助辦證、自助借還,為總分館建設做準備。
根據《福州市臺江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規劃》,到2017年,全區文化建設和公共文化服務的主要指標達到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標準。到2020年全面實現與全區經濟水平、人口狀況和公共服務需求相適應的“文化強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