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捕手”當起片警也出彩
人物簡介:
王德榮,54歲,福州市公安局茶亭派出所洋頭口警務室社區民警。1985年入警,先后從事刑偵、經偵、法制、社區等工作,榮獲個人嘉獎2次、優秀公務員4次。
茶亭派出所所長林巖說,王德榮曾是刑偵、經偵戰線上的“老捕手”,后來轉崗成了一名社區民警。20多年的一線破案經歷,讓他養成愛動腦筋的好習慣,因此在社區管理中總是能夠排除“疑難雜癥”。
管理社區辦法多專治“疑難雜癥”
7月份的一天,幾名殘疾人駕駛三輪車到福州某百貨商場消費,因停車問題與保安發生口角,后來三輪車氣門芯被保安偷偷拔了。幾名殘疾人取車時,發現氣門芯被拔,于是叫來幾十輛三輪車堵住停車場入口。
王德榮接到報警趕到現場,“給我個面子,無關人員先散了,事主留下,我保證公正處理你們的事!”王德榮個頭不高,但講話還是很有分量的。等幾十輛三輪車撤離后,王德榮把雙方當事人叫到一起,進行“集體談話”,讓雙方把心中的不滿“發泄”出來。緊接著,王德榮安排雙方進行“個別談話”,分析各方在事件中的過錯并講明利害關系,雙方當事人逐漸平靜下來。
經過兩輪談話,雙方當事人開始信賴王德榮。雖然各方提出的賠償價格還有差距,但他們都愿意把決斷權交給王德榮。王德榮了解了輪胎的市場行情,綜合當事雙方的過錯程度及輪胎本身的折舊率,給出一個中間參考價,雙方欣然接受,達成和解。
“處理這類矛盾糾紛,要講究策略和技巧。”對于如何化解糾紛,王德榮似乎有說不盡的心得。正因如此,轄區的各類“疑難雜癥”,只要到了他的手上,總是能夠“藥到病除”。
剛到洋頭口社區時,王德榮就碰到一個難題。轄區電動車經常被盜,怎么辦?王德榮與派出所領導及社區干部溝通后,琢磨出一個方案——在轄區劃分若干個電動車停靠點,由專人看管;安排協勤人員在易盜點預伏守候;民警加強督促相關單位落實安防措施。更重要的一點,王德榮提出在公交站點、商場等人員密集場所使用安防喇叭,一來可以提醒群眾注意,二來可以震懾盜竊分子。15個小喇叭相繼“開工”,轄區電動車盜竊警情立馬減少。
洋頭口社區綜治辦副主任齊可文說,經常和王警官一起調解糾紛,發現他擅于用情、用理、用法解決問題,“和他共事可以學到很多”。
工作起來很拼命專注“一畝三分地”
記者近日采訪王德榮時,他正在警務室吃餃子,當時已經過了飯點。工作人員齊大姐偷偷告訴記者,“這是榮哥的‘老毛病’,年輕時拼命工作,落下了胃病,20多年來胃藥不離身,醫生叮囑少食多餐。”
齊大姐指了指桌面上那堆藥,記者發現不僅有胃藥,還有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藥品。“不怕笑話,除了胃藥隨時備在身邊,這些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藥也是日常‘飲食’的一部分。”王德榮笑道。
原來,王德榮腰椎間盤突出也是多年前患的病,近期愈發嚴重,醫生建議他立即做手術,或者在家里靜養一段日子。王德榮是一個閑不住的人,總惦記著警務室里的事,手術一直拖著沒去做,累了痛了就靠在椅子上緩解一下。他說:“這是我的‘一畝三分地’,群眾有事時發現我不在,總是不好的。”
提起王德榮的拼勁,曾經跟他共事的臺江公安分局網安大隊大隊長周后旭說:“王德榮熱愛公安工作勝過愛自己。”
王德榮年輕時做刑偵、經偵工作,成天忙于案子,無暇照顧幼小女兒。愛人為了支持王德榮的工作,毅然選擇辭職,挑起照顧家庭的重擔。對于現在從事的社區警務工作,王德榮說感到很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