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港南岸休閑步道建設精益求精 攻堅有作為 步道有品位
本報訊 上周末,光明港南岸休閑步道指揮部工作人員陳杰,與建設、設計、施工單位等人員經過多番現場“會診”,終于敲定方案:推倒南北走向的圍墻,使用擋車柱和綠化帶進行收邊,讓步道工程精益求精,在視覺上更通透。
光明港上水光瀲滟,駁岸兩側綠樹成蔭,紅藍跑道向前延伸……春節前開放的光明港南岸休閑步道一期工程位于光明港南岸六一路至連江路段,全長1.5公里,串聯園區內龍舟文化節點,打造了“傍水而居、泛舟逐月”的生活意境。
休閑步道內共有3處茉莉花種植點,總面積約1500平方米。保留了原有的榕樹,打造成一條榕蔭綠堤,并且移植了多棵香樟、秋楓、小葉榕等大型苗木,提升步道綠蔭密度。還有新建的龍舟看臺、足球場、籃球場、羽毛球場和兒童游樂園,讓休閑步道成為老少皆宜的親水休閑游憩帶。
“去年10月,這里還是一片雜草叢生的景象。建筑垃圾與生活垃圾混雜堆放,幾個鐵皮屋里還安置著附近居民的龍舟。”陳杰告訴記者,他是臺江區文體局文化執法大隊的指導員,由于參與過江濱步行道的建設,所以被抽調到光明港南岸休閑步道指揮部。
去年10月以來,陳杰與相關單位人員全天候扎根攻堅一線,設計方案改了不下5次,還創新出許多高效的工作方法。休閑步道選用彩色瀝青和塑膠雙材質,但在施工過程中遇到不少難題。首先是基層材料問題。若按原有的工藝設計使用混凝土,需養護28天才能開始涂刷塑膠。近一個月的等待必將影響工期,指揮部請來專家多次論證,決定采取瀝青做基層,足足節省了25天!
“塑膠跑道的鋪設受天氣影響大。我們又想了不少辦法,最終決定采取全封閉式施工,在跑道上搭鐵架,包裹彩條布,內設太陽燈加速烘干。”陳杰告訴記者,這種封閉式施工方式還被其他城區借鑒效仿。
施工單位組織力量偏弱是陳杰遇到的一項挑戰。“我們幫忙倒排工程量,在白板上寫好所有要做的工作,每完成一項,就打一個勾。”陳杰說,每天的工程進度他都做到心里有數。而臺江區分管領導每日深入工地,主要領導也以一周至少兩次的頻率到場督促,這讓陳杰鼓足了干勁,堅定了“啃下硬骨頭”的決心。
步道一期完工,但陳杰的工作還未結束,步道工程仍在進一步提升體驗,二期工程也正在籌備,屆時將連接長樂路與連江路,貫通光明港一支河。據悉,包括光明港南岸休閑步道二期在內,臺江區2017年計劃安排116項重點建設項目,年計劃投資154.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