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臺中心區水系21條內河開始綜合治理
今年底,鼓樓區和臺江區21條內河有望實現河暢水清。昨日上午,作為我市七大水系治理工程包之一的鼓臺中心區水系綜合治理項目正式開工,當天起陸續啟動21條河道治理,通過控源截污、活水循環、生態構建等,實現系統治理與后期管養“兩手抓”,計劃在年底前消除河道黑臭。
屏東河梅峰河率先進場施工
上午10時許,湖頭街左海公交總站對面的人行道前豎起圍擋。圍擋內,10多名工人正在梅峰河河道作業,用沙袋堆起圍堰。
“屏東河也在今天開工,先進行的是河道圍堰和清淤。”北控水務集團該項目相關負責人盧庶告訴記者,鼓臺中心區水系綜合治理項目,涉及21條河道及左海、西湖,覆蓋60平方公里,整治河道總長度約36.8公里。其中,重度黑臭河道9條、輕度黑臭河道8條、輕度污染河道4條。該項目建設期2年,運營期13年。
“通過全方位治理,最終讓這些河道形成集排水、景觀、生態為一體的水系網絡,讓百姓享受擇水而居、臨水而行的幸福。”盧庶說,6月底前,屏東河及梅峰河就可完成清淤。
“一河一策”去除水體黑臭
如何通過整治實現水清河暢?記者了解到,鼓臺中心區水系治理采取“一河一策”。
盧庶介紹,此前他們已對21條河多次進行勘察,以便“對癥下藥”。“每條河都有專門的整治措施、目標、時序及責任人,按關鍵工程、重點工程和提升工程三類分別實施。”盧庶說,他們將選擇水動力提升、擋墻修復、偷排漏排點治理、斷頭河暗涵段治理、沿河截污系統損毀段重建、社區小型排水管管控等11個“藥方”,為不同河道“治病”。
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該項目設計總負責人戴明華告訴記者,像文藻河、泮洋河這樣的斷頭河,除了清淤外,會通過增加水泵等活水設施,進行生態補水。
對于五四河、舊樹兜河等,將在清淤疏浚的同時,配備雨污水調蓄設施,對排入河道的高峰期污水進行調蓄后送至下游污水廠處理,阻止其流入河體。
梅峰河下游排污管存在淤塞,經過水泵向下游輸送的污水無法得到妥善處理,水體黑臭頻發。此次整治將在左海泵站邊建設一個地下污水處理站。以后,流經梅峰河的污水直接“就地處理”,達標后再“反哺”河道。而且,“埋”在地下的處理站也不會影響路面景觀。
“一口一策”實現旱季污水100%截流
“一口一策”是此次治理中的另一個亮點。“口”,指的是河道沿岸各個排口。治理過程中,施工方將對每條河的排口實地摸排,為每個排口制作專屬“身份證”,排口的污水產生原因、污水量、周邊現有截污管網等信息都將納入其中。
“每個排口都將有對應的治理政策,按計劃分階段實施截流,實現‘旱季污水100%截流,雨季有效控制初雨和溢流污染’的目標。”盧庶說,整個治理區域沿線將新建截污管線23.8公里,改建、修復現有截污管線5.5公里;新建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小型一體化處理設施、一體化提升泵井、混合溢流污水調蓄池,實現分段、分片污水收集。
此外,管道機器人探測、無人機監測、空氣介質污泥深度干化一體化設備、一體化泵站等先進的施工設備及技術也將陸續在該片區內河治理中上馬,為項目建設加足馬力。
相關鏈接
鼓臺中心區水系治理進度安排
該項目涉及鼓樓、臺江區域范圍內21條河道及左海、西湖,21條河道包括:龍峰河、樹兜河、舊樹兜河、華林河、屏東河、五四河、瓊東河、泮洋河、梅峰河、文藻河、大慶河、打鐵港、瀛洲河、三捷河、達道河、光明港二支河、紅星河、白馬河、東西河、湖前河、光明港一支河。
6月底,五四河片區10條內河(湖前河、龍峰河、樹兜河、舊樹兜河、華林河、屏東河、五四河、瓊東河、泮洋河、梅峰河)及左海、西湖清淤全部完成,完成20%截污工程。
9月底,21條河道清淤全部完成,完成60%截污工程。
10月底,分水補水建筑物全部完成建設。
12月中旬,內河試通水;12月底,清淤截污工程全部完成;12月底實現正式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