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條水體月內率先消除黑臭
工人在大慶河萬象廣場段截流清淤。 記者葉義斌 攝
去年9月,我市啟動城區水系綜合治理,按照計劃,今年底前,43條內河要基本消除黑臭。目前,各河道治理正全力沖刺,部分已經收尾。記者昨日從市建委獲悉,除了已基本完成任務的南公園內水體、梅峰河,本月還有6條黑臭水體將率先消除黑臭。
決心治水動真碰硬
征遷,是水系綜合治理的“硬骨頭”。
紅星河原是斷頭河,因長期淤積、截污不徹底,戴上“黑帽”。不過,下個月,紅星河將與光明港二支河連通,清淤、截污、補水活水等也將同步完成。屆時,紅星河將換新顏。
在紅星河黑臭治理中,河道能否實現貫通和截污最為關鍵,而這又取決于沿河能否順利征遷騰地。如今,原本遍布廟宇、舊屋、龍舟房等建筑的河道兩側已變成平地。許多干部感嘆:“完成了一直想做而不敢做和做不了的事。”福州治水決心之堅定、魄力之足,可見一斑。
今年6月,市委、市政府吹響水系征遷戰役號角,歷時3個月的合力攻堅,截至國慶前,四城區累計拆除183.28萬平方米沿河建筑,平均每天完成2萬多平方米,一個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被拿下。
為激發一線工人熱情,我市深入開展“百日沖刺勞動競賽”,在所有施工單位之間形成比學趕超的氛圍。同時,堅持目標導向、獎懲并舉,市政府法制辦、市財政局、市建委聯合制定了多種措施,落實考核機制和獎懲方案,全力確保按時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恒心治水提速增效
治水,是一場硬仗,也是一場持久戰。
21日下午,完成清淤的茶園河西段,工人們正合力開挖駁岸,為截流井施工騰出位置;東浦路琴亭河旁,數臺樁機正在進行截污管敷設作業,幾臺鉤機也正進行截流井施工……黑臭水體治理爭分奪秒、蹄疾步穩,這股精氣神,在一個個黑臭水體治理戰場上已持續數月。
“幾個月來,有條件24小時施工的,經常是機器開啟后就停不下來。”琴亭河治理項目負責人林澄盛說,現在河道清淤、駁岸建設、截污管敷設同步進行,預計可提前15天、于12月15日前完成所有工程,“從9月15日進場算起,相當于用3個月完成以往9個月的工程量。”
機器不停,人也“不歇”。“自從去年啟動水系治理以來,大家都繃緊了弦,時刻奮戰一線。”市建委內河處處長朱宸熠告訴記者。
這種毅力,讓他們離階段性目標的完成越來越近。“本月底前,南公園水體、梅峰河、三捷河、吳山河、洪陣河、新透河、濟南河、東郊河等8條黑臭水體將提前完成第一階段的治理任務,消除黑臭。”市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真心治水取信于民
近日,家住晉安區世紀城小區的不少居民拿起手機,記錄下家門口東郊河的變化。
“月底河道就有新面貌咯,真要感謝他們,每天從早到晚忙著施工,讓人感動。”居民吳先生說。
真心換真情。為了加快黑臭水體治理,“治水人”披星戴月已成常態。入冬的夜漸漸變冷,混凝土澆筑要細心再細心,在幾盞頭燈的照明下,大家忙碌地鋪設保溫保濕布料……
“現在是‘決戰’階段,為了月底完成第一階段治理任務,不僅施工人員,技術人員、外援團隊、后勤保障小組也都拼了!”晉安東區水系治理項目實施方清控人居(福州)水環境科技公司工程副總監姜一超說。
治水用真心,體現在對質量的嚴格把控上。截污、焊管、焊鋼筋籠,一點容不得馬虎。
在東嶺路附近的陽岐河施工現場,一根根紅色的“大家伙”堆疊在一起,等待“入地”。“這是截污所使用的球墨鑄鐵管。”倉山龍津陽岐水系治理實施方首創生態環境(福州)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按市委市政府要求,沿河截污要做成“百年工程”。用球墨鑄鐵管替代一般截污使用的鋼筋混凝土管材,可以最大程度保證截污效果。
治水用真心,還體現在對榕城綠水青山的守護上。
在白湖村內河道的治理中,為保護好沿河老建筑和景觀,多次優化了設計方案,采取“不動宗祠動河道”的辦法,并在沿線打造具有特色的串珠公園和充滿古韻的濱水慢道。同樣,潘墩河治理,讓古榕、古荔枝樹和沿河景觀融為一體,為潘墩人留下了“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