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江7條黑臭河道完成臨時截污
整治中的打鐵港河。
福州晚報訊 臺江區共有11條河道納入福州市鼓臺中心區水系綜合治理PPP項目包。其中7條為黑臭水體,日前已完成臨時截污,預計今年5月可完成永久截污及駁岸建設。
7條黑臭河道完成臨時截污
日前,大慶河(臺江段)、達道河、打鐵港河、光明港二支河、三捷河、紅星河、瀛洲河等7條黑臭水體已全部完成臨時截污。大慶河、打鐵港河、光明港二支河等已完成部分永久截污管網埋設。
福州北控鼓臺水環境公司有關人士介紹,內河治理關鍵是要打通河道,進行清淤、截污,建鋼壩閘調控水量并安裝一體化設備等,實現“納潮活水”。施工過程中,對排查到的排污口進行封堵,在截污管預留接口,以對接排污管道。
有關人士特別介紹了三捷河治理使用的“拋石擠淤法”。據悉,該河從三通橋到隆平路段是淤泥底而非硬質底,且該段駁岸無基礎,如果硬清淤下去,有可能影響駁岸安全。于是,施工方在河底鋪了塊石、碎石,最上面再鋪鵝卵石,既有景觀效果,又能形成足夠的壓力將河底淤泥擠上來。
“周邊居民可能會看到河底冒淤泥,那就是用石頭逐漸擠出來的,在前期機器清淤的基礎上,還會進行人工清淤。”上述人士介紹,三捷河隆平路下排口、南園路下排口及三縣洲大橋下排口日前均已修復完成,現在河道正在補水。
據悉,臺江區水系綜合治理項目包括:水系污染源控制、排澇能力提升、駁岸整治、濱水生態景觀打造、水體生態修復及水質在線監測系統建設。
發揮屬地政府作用積極協調解決問題
在水系綜合治理過程中,臺江區發揮屬地政府的作用,積極協調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確保水系治理工作順利開展。
經現場梳理,并結合市里下發的水系掃尾問題責任清單,臺江區共41處需要協調借地。由臺江區政府水系辦牽頭,經區直有關單位負責人多次現場協調、相關街道大力配合,借地問題逐個協調解決。
在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根據實際需求,又提出臨時借地20處,臺江區相關部門及街道均予以及時協調解決,共借地近4萬平方米。
此外,臺江區還有沿河電房遷改任務2個。與居民溝通協調后,目前均已協調好新建用地。
以黨建統領征遷全局用制度強化工作責任
臺江區上下不斷提振干事創業精氣神,于9月15日在全市率先完成第一批水系治理征遷交地任務。第一批征遷任務完成后,由于現場施工截污管網布置需要,又新增達道河、瀛洲河、打鐵港河征遷155戶,涉遷面積約1.5萬平方米。臺江區各方全力以赴,短短10天簽約期里,達道河簽約率即達100%。
據介紹,臺江區在水系綜合治理實踐中,總結形成了水系征遷“五三”做法,即:
注重“三個結合”,以民生為征遷基石,注重與補齊民生事業短板、提升百姓幸福指數、拓展城區發展空間相結合;
發揮“三個作用”,以黨建統領征遷全局,發揮領導帶頭作用、黨員模范作用、組織堡壘作用;
建立“三項機制”,即建立“五位一體”機制、“三會一報”機制、“一線考察”機制,以制度強化工作責任;
突出“三維溝通”,以真誠爭取包括征遷群眾在內的各方支持,形成推動水系征遷的強大合力;
加大“三個力度”,即加大輿論引導、攻堅克難、拆除違建力度,以高效提升征遷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