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區水廠工藝改造啟動
城市發展,供水先行。市自來水公司現在的供水范圍覆蓋鼓樓、臺江、晉安、倉山四城區,供水服務面積150平方公里,服務人口超過260萬。一直以來,福州供水人以“提振干部精氣神,保障改善民生基礎”為責任擔當,不斷加強民生供水設施建設,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守護榕城水脈。近年來,市自來水公司不斷加強民生供水安全工程建設,力求改善取水環境,提升飲用水質量,為現代城市快速發展保駕護航。
工人焊接原水管道。資料圖
原水管道工程建設現場。資料圖
東南區水廠深度處理工藝設備。資料圖
東南區水廠現狀航拍圖。
引清流潤榕城
原水管道全線貫通
12月15日,一條連接城市東南區域的“供水動脈”全線貫通。經過管道沖洗、消毒,這項惠民工程已正式投入運行。此次工程建設大大提高福州城區第二水源供水比例,雙水源水量超過國家環保標準。
東南區水廠原取水口位于閩江鰲峰洲段,三十年來始終擔負著為市民提供優質水的重任,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取水口周邊環境發生了變化,原水水質受到較大影響,更換水源勢在必行。2003年以敖江為水源的新東廠就已建成投產,此次輸水管線建設從新東廠原水管取水,敷設管道總長8公里,將滿足市民日益提高的用水品質需求。
池匯雙江千頃水,心系榕城千萬家!工程沿線開發區域多,農田、街道、鐵路錯綜復雜,地下綜合管線縱橫交錯,施工環境異常復雜。敷設管道需要下穿129米樟林鐵路涵洞地段,事關鐵路交通運輸安全,市自來水公司多次協同南昌鐵路局研究施工方案,利用深夜12點到次日凌晨4點鐵路停運間隙,加緊施工作業。在關鍵節點遇到需要穿越200多米花崗巖復雜地質的情況,在頂管穿越300米光明港河道、及時調整管線以保護沿線古民居和讓道地鐵建設等重點管線敷設過程中,福州供水建設者攻堅克難,鉚足干勁,晝夜奮戰在工程一線,加快施工進度,積極對接政府及相關征遷指揮部,處理突發事件,在福州市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圓滿完成原水管道工程建設。
改工藝提品質
東南區水廠啟動改造
昨日上午,東南區水廠工藝改造項目建設開工奠基儀式舉行。這意味著,東南區水廠未來將具有優于行業的“預臭氧+混凝+澄清+過濾+消毒+深度處理”的制水工藝,建成首個占地集約、有深度處理及先進凈水工藝、出廠水優于國家飲用水標準的示范性水廠。
建于上世紀80年代的東南區水廠擔負著臺江區域生產生活用水的供給任務,東部新城、海峽金融街、國際展覽城等正在開發建設中,對東南區水廠的供水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更加有效地提升供水品質,使其優于國家標準,升級市民用水體驗,積極推動福州民生公共事業與社會和諧穩定發展,東南區水廠引入敖江原水后,迫切需要改進相對落后的凈水工藝。
據悉,工藝改進之后,四個城區將形成“八廠兩站雙水源”供水框架,城區2700多公里的市政管線形成環狀聯網,平衡市區供水壓力補給,確保福州城市安全優質供水,為宜居福州添磚加瓦。工藝改造采用分期施工,計劃兩年完成,在此期間將通過其他水廠的聯調,確保供水能力維持在7.5萬噸/天,保障市區正常供水。
當前不斷新增的供水需求與城區舊管網布局矛盾突出,市自來水公司認真貫徹我市民生優先發展戰略,還將分期改造86.6公里市區老舊管網,使城市管網布局更加合理。此外,東區水廠二期等工程建設也在規劃中,市自來水公司的建設者們擼起袖子加油干,全力以赴確保完成各項任務,為福州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牢記自身使命
便民利民持續發力
從2008年新店增壓站、2015年紅廟嶺增壓站建成到2016年12月飛鳳山水廠投產,從全面接收改造鼓嶺廠區到去年全國首個窄帶物聯網實驗局落戶福州,市自來水公司本著民生為先的服務理念,不斷提升企業管理水平、拓寬便民服務渠道;不斷強化營業窗口規范化建設和服務標準培訓,開放楊橋、六一、金山、倉山四個營業大廳及四個專項便民服務窗口,堅持“五心五化”管理理念,積極推進“一趟不用來,最多來一趟”的窗口業務,簡化辦事流程,提供優質服務,臺江營業廳已在規劃建設中;健全客戶呼叫熱線(968933)座席配置,努力為四城區市民提供24小時全方位供水服務;與13家銀行建立水費代扣協議,開通微信、支付寶等便捷繳費功能,全面構建“指尖供水”理念新平臺;今年7月電子發票正式上線,標志著逐步實現全程電子化營銷管理。今年11月,市自來水公司作為第一家參與供水評級的省會水司,再次獲得中國供水服務聯盟4A級評定。
“團結、奉獻、求實、進取”是市自來水公司秉承的企業精神,“為民、便捷、優質”是福州供水人堅守的社會服務形象,為用戶提供最佳水質是福州供水人銳意進取、奉獻社會、不懈奮斗的目標。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站在歷史新起點,市自來水公司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始終秉承大局意識、使命意識、擔當意識,不斷增進民生福祉,保持福州供水人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