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福州市委會: 在上下杭街區 打造海商文化展示平臺
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是福州海商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怎樣將上下杭真正恢復成具有福州特色的海商文化傳統街區,民建福州市委會提出了見解。
民建福州市委會在提案中介紹,目前,上下杭三捷河兩岸整治改造項目已完成。三捷河酒吧街共招租25個項目,其中12個項目已完成裝修正式開業,13個項目正抓緊裝修施工。有的將用作游客中心,有的將提供商業服務,還會保留現有的庭院式大宅院作為特色客棧,并適當加入集中式商場。
“上下杭的保護與開發已經做到基本保持建筑物原物理形態基礎上的開發,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闭f委員蘭鳴偉介紹了集體提案《關于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保護開發與定位招商的意見建議》里面的幾點建議。
科學保護利用展示“海絲”文化
結合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和蒼霞風貌區保護性開發改造,通過修復古民居、古戲臺、古行棧、古會館,預留“海絲”“非遺”和閩商文化展示平臺,統一業態規劃。
在開發改造中,整體修復本著“修舊如舊”和“小規模、微循環”的原則,有計劃、分階段進行,建立“政府主導、企業參與、群眾支持、社會監督”的持續良性的文物保護機制,避免大拆大建和“千城一面”。除了維持原有街區的格局與尺度之外,最大限度地保留舊有建筑及歷史信息,力爭確保文保級及精美歷史建筑不落架大修,各文物點和諧統一,再現“福州傳統商業博物館”古韻,努力把上下杭和蒼霞打造成具有濃厚閩式建筑文化特色和典型海商文化特色的傳統街區。
突出“非遺”“海絲”保存商貿文化多樣性
做好“非遺”“海絲”項目的收集、整理、申報和保護工作。出臺具體措施,大力挖掘保護陳文龍、張真君、拿公信仰文化內涵,并在萬壽尚書廟設立陳文龍紀念館和陳文龍研究會,定期舉辦“陳文龍民俗文化節”“陳文龍信仰與海上絲綢之路研討會”和富有雙杭特色的“非遺”“海絲”文化活動,如“茶幫拜媽祖”民俗活動、“海絲”文化系列展演,將上下杭打造成海峽兩岸民間文化交流的平臺。
扶持傳統技藝和產業的發展,吸引和支持年輕人從事十番、伬唱等“非遺”的保護與傳承工作。將傳統技藝傳承人的培養、培訓納入職業教育范疇;將國家級“非遺”——“茶亭十番音樂”入駐上下杭,對省級“非遺”的“陳文龍信仰”“張真君信仰”、疍民漁歌、老天華樂器制作,繼續進行完善;對市級“非遺”的福州根雕等,做好升級材料組織工作。
合理定位與招商保護原生環境
梳理上下杭文化遺產歷史文脈,還原具有代表性的名人故居、商會會址等。在招商過程中需要嚴格審核把關,少引進影響環境氛圍的商業,多引入書店等具有文藝、文化、人文氣息的文化企業、文化單位。上下杭歷史沉淀下來的是與三坊七巷不同的內容,商會、會館、行棧及作為航道碼頭的歷史商業文化形態,在街區開發的過程中需要充分展現,還原居住者的生活習慣與商業文化特色,適當加些體驗民俗民風的休閑客棧,體現“歷史與現實”相融合的生活氣息。